元朝的煌赫袁崇焕诛杀毛文龙错谬在哪(图)

大鹿岛毛文龙碑。(资料片) 清顺治七年,明降将孔有德领兵攻陷桂林,改靖江王府为定南王府。顺治九年,农民起义军李定国攻占桂林,孔有德兵败,举火。图为靖江王府。(资料片) 袁崇焕对不听调度的毛文龙终于忍无可忍,一怒之下先斩后奏把他杀了,消息传出一片哗然。然而,崇祯皇帝却作出了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回应——表扬了袁崇焕。

这是个什么信号?袁崇焕诛杀毛文龙的后遗症到底有多大?他有多少是私心?他到底错在哪儿了?

当尚方宝剑遭遇尚方宝剑

让袁崇焕真正起了杀心的是毛文龙割据东江,不听调度。

要知道,毛文龙是明朝任命的东江总兵,他天启三年加封左都督,都督辽东等处水陆军事,有赐尚方宝剑。他桀骜不驯、拥兵自重、不服节制,都与袁崇焕平辽方略格格不入。袁崇焕一上任,便宁远、锦州、蓟州各处军事要地都曾发生兵变,要整饬军纪;因此,他认为首先就要解决毛文龙这样的“独立王国”,否则辽东地区的政令军令就无法统一。

作为封疆大吏手握重兵,又孤悬海外,是个“土皇帝”,怎么能甘心受袁崇焕的辖制和摆布呢?

据李清《袁督师斩杀毛文龙始末》记载,在五月二十九日,当双方初次会面时气氛还算融洽,但当话题转入设饷宁远、更定营制、增设监司等具体问题时,却断然拒绝表示:“此乃臣所不能也。”同样拿着皇帝赐予的一份尚方宝剑,这样的坚持与言行背道而驰,与刚刚接受提拔成为左都督相比,更显得不可理喻。而且,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即使对待一个普通将领,也应该有一定的尊重,而不是直接拒绝命令。

于是,在六月初五这天,当两军准备进行校射领赏的时候,由于意外发现许多官员都是姓“毛”的,因此 袁崇焕决定趁机暗中授计属下,将这个机会用来除掉他。在联欢活动中,因为众人的欢声笑语,他毫无戒备,被百余名亲卫围捕,最终被剥去衣冠,用那份由自己手中所持有的尚方宝剑斩死。

对于这一系列事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是:虽然从战略角度来说 毛文龙牵制着敌人,对抗金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从个人品质和行为表现来看,他确实存在严重的问题,比如擅长囤积物资发战争财,对于全体士卒来说是个负担,而且还有可能背叛国家,所以这种错误可以理解。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只会导致内部矛盾激化,最终影响国家安全。这场风波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一个事实是清楚的:它揭示了一种权力斗争中的复杂性,以及如何通过政治谋略或武力去控制局势,从而塑造历史走向。

另一种看法则认为,这一切都是误解,没有充分考虑到历史背景下的复杂性及各种因素之间精细联系。如果我们站在更高层面的角度来审视这个事件,那么我们会发现,其实并非简单的一刀切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深刻的人性探讨和权力的运作考量。此外,还应当考虑到这样做是否符合国家利益以及对未来的影响。这便是一个关于权力的思考,它要求我们评估每一次行动背后的动机及其结果,并思考这些决策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