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重新表述这段内容。顾炎武,这位一生致力于反清复明的学者,他奔波不息,著书立说,但在子嗣问题上,他未能逃脱传统束缚。他一生无子,对此感到深深的遗憾。当被名医傅青主告知五十九岁仍有生育可能时,他便纳了一个妾。这对年纪已高的人来说,按照常规计算,找寻合适的日子几乎是难以做到的。
我们知道任何理论要获得广泛接受,不仅需要道德上的支持,还需要在伦理上占据坚实的地位。尽管房中术自称以节欲养生的原则为基准,但这样的理由显得太过微小、自私,而且觉悟水平也相对较低,与自由、平等等概念相比,那简直无法比较。
看看张天师如何宣扬他的黄赤之道和混气之法,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其实是在谈论房中术。但张天师并没有这么说,而是将其包装成鼓励人们繁衍后代,没有人类,宇宙就会消亡,因此他把参与过度仪的人们称作“种民”。
《白虎通义》中的《嫁娶篇》指出:“天子诸侯一娶九女者何?重国广继嗣也。”这里提到多娶妻子的原因就是为了多生下孩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市场,而在古代,更是不言而喻。在涉及到子嗣的问题时,即使礼节也会被放宽。
中国古代有一类图书极受欢迎,如《广嗣宝集》,相当于现代的育婴宝典,这些书籍对于想生育的人来说,是必读之物,其中包含了各种关于“仙传种子丹方”、“种子法”的秘密知识。
中国人对于这种观念的理解与外国人不同,就连希拉里·克林顿曾经批评中国的生育政策,以为中国人连选择是否怀孕都没有自由。而实际上,她并不了解这一点。中国人的热衷于生育,并非为了个人自由,而恰恰相反,是基于家族荣誉——每个男人都应确保家族繁荣兴旺,一旦无后,则祖宗便无法得到安宁了。
这种近乎宗教般崇拜祖先的情感导致了强烈地重视后裔和繁衍,使得房中术文献如《医心方·房内》的“求子第廿一”章节异常详尽,为其他章节所超越,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当顾炎武发现自己一辈子的努力还未能留下自己的血脉时,他不顾五十九岁高龄,纳了一位妾室。这若是一件简单财产继承的问题(当然,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也是重要事项之一),但对像顾炎武这样认为世界已经完蛋的大儒而言,只是再次证明他的行动并非仅仅基于物质利益或世俗考虑,而是因为他的一生命运与众不同,特别是在面对传统文化和家庭责任方面。
标签: 元朝时期有名的历史人物 、 明朝最失败的 、 明朝那些事儿王更新 全集 、 为什么很多人对明朝评价很高 、 明朝著名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