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范世逵不如欧洲明朝的强大让他们不敢动

在明代的山西蒲州(今永济),范世逵家族以农商为业,名声显赫。范世逵本人,以字称希哲,别号东山,他生于弘治十一年(1498),卒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他的曾祖、祖父、父亲都以农商为业,这种经商的传统让他从小就学会了这门手艺。他不仅聪明机智,而且有着大志,不愿意做那些琐碎的小买卖,而是追求更大的交易。

在那个时代,盐的运销实行开中制,即政府控制盐的生产和销售权,并根据边防需要定期召集商人输送实物到边防卫所换取专利执照才能贩卖。这个制度看似公平,但实际上官僚和势豪之间的勾结导致普通商人的利益受损,他们往往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拿到盐引,有时甚至数十年。而且,还要支付各种费用,这些费用包括战争期间向官员支付贿赂等。此外,由于这些原因,大多数两淮盐商最终退出了这个行业。但是,范世逵却认为这种“奇货可居”,并利用自己的敏锐眼光和深厚的人脉,在河西地区经营粮草业务,他通过囤积、购买或销售粮食等方式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

尽管他做事规模巨大,却始终保持法纪正派,因此得到河西都御史及边防将校们的尊敬与礼遇。后来,他用自己的钱救出了被捕的一个陕西人,并且对待那个人非常慷慨。当对方再次犯错而偷走他的银两逃跑时,人们普遍谴责他,但范世逵仍然持有一颗宽容的心,对此表示理解,并预言那个人会有悔改的一天,最终证明了他的判断正确。

可以说,范世逵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既胆大又识人,与众不同,同时也能洞察人心,这些品质使得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