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信则有,不信则无。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信鬼,有的人信……奇怪的是,隋文帝杨坚却迷信古汉字的字义,甚至最忌讳“随”字的字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杨坚,弘农华阴人(今陕西华阴)。他出身于上流社会,是北周武帝时柱国大将军,随国公杨忠的儿子。大树底下好乘凉,杨坚十四岁时,就步入了仕途,十六岁被提升为骠骑大将军。
列为朋友该说了,他小小的年纪就当了那么大的官儿,比当师长时的岁数还小呢。其实,这也不仅仅因为他是“官二”的缘故,主要还是杨坚从小就显示出了其聪明才智和卓尔不群的智慧。你还别不服气,他瞧人家这一步步走得。
为了夺取北周政权,他先给自己铺平了道路。他抓住太子选妃的大好时机,将他的大女儿嫁入了天下最高的门槛儿——宫里做了太子的老婆。这一下,便顺理成章地当上了未来掌门人的老岳父。
再说周武帝谢幕以后,他女婿立刻便接班,这就是周宣帝,他直接晋级为皇后。杨坚这个准岳父立刻被拜为最高军事总司令,上柱国。在对待地方武装方面,他拉拢一切可以拉拢力量,即使不能争取过来的,也一不做二不休地除掉。他仅用半年的时间,就彻底把北周政权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那咱再看看他是怎样坐上的吧。那宣帝本是个没有什么事业心酒色之徒,只想享受太上皇的滋味,所以早早立个小人静帝,大臣们大小事务还是由杨坚打理。不久宣帝就一命呜呼,那机会来了,就找人替静发写禅让书,再由朝中捧着送到他家。他为了避免人们说三道四,还假意推辞,看那个装得活像真的一样没办法,小单势孤,只好再次下发文件,被迫接受。
作为新任皇位者,加倍严格要求自己躬行俭朴,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最忌讳的一个“随”字,因为先前的随国公后来进封随王,但这“随”字左边耳朵右边有寓意不好,而且一直纠结、忌讳至今。但若改掉,又错过一次历史机遇。而且,“ 随”曾带来世袭爵位,无论如何都难以割舍。不过,为确保家族未来的稳定与繁荣,最终决定砍去“走之”,改为“隋”。如果一个字能改变一个人乃至家族命运,那隋朝也不会毁于炀帝的手上。但关键看你选择走哪条路——正或斜。
标签: 历朝历代 一览表图 、 明朝16位 寿命 、 明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 、 明朝十大名将 、 土木堡不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