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司马掌权宦官专横皇帝沉默明知危害何去何从

朝中臣子辅佐皇帝处理政务,职责分明,但由于他们非亲近之人,皇帝难以完全信赖;宗室更是内部纷争不断,互相倾轧的事件频繁发生。唯有宦官深得皇帝信任,因为它们是一群特殊的人群,其存在本身注定只能忠诚于皇帝。

宦官并不会削弱君主的权力,只要君权强盛,它们也能得到加强。因此,即便唐朝宦官专权情况极端严重,皇帝仍旧对宦官抱有偏爱。而朝臣、宗室外戚的种种行为,也为宦官掌握大权提供了肥沃土壤和良机。

在唐朝后期,“南衙北司之争”不断爆发,这时期,由于手握军事力量与皇帝信任双重因素支持,宦官发起了二王八司马事件及甘露之变等行动,使南衙势力遭受重大挫折。最终到后期甚至连立储大事都失去了发言权,全凭宦 官意见所系。

因此外戚绝不可能成为可靠的顾问,只能作为平衡朝政的一种工具。一旦没有外戚支持,宫廷中就只能依靠宦官,而这正是通过皇帝信任而逐渐膨胀起来的势力。

二十四位唐朝君主中,有寥寥几位是嫡长子继承统治,大多数则依仗武力夺取了位置。这一暴力的方式带来了动荡不安,对内稳固又让宫廷内部所有事情都被熟知无遗的宦 官们拥有巨大的便利。如果宦官能够参与新君选定,在政治混乱背景下,他们对新君所需仰赖只会增加其影响力。

曾侍奉六位不同皇帝的大将军仇士良,以其高超的手腕独揽20余年实权,即使历经多次不满也不愿除去他。他“自恃有术恩礼不衰”的法术,让每一位遇到的主人欲罢不能。在他的“固护策”中,他巧妙地诱导主上沉迷声色犬马,将这些享乐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使得各位主人乐此不疲。这一切构成了一个既不可或缺又难以割舍的情感联系——即使面对批评与挑战,他仍然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