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不妨探讨一位文化巨匠顾炎武的故事。他一生致力于反清复明,四处奔波并著书立说,但在子嗣问题上,他未能逃脱传统束缚。顾炎武一生无子,这成为了他深深的遗憾。当时,一位名医傅青主告诉他,即使年近五十九岁,也还有可能有后嗣的时候,他便纳了一个妾。这在当时的“高龄”之下,可谓是跨越了许多禁忌。我们知道,无论何种理论都需在道德高地上占据位置。房中术虽然以节欲养生为名,但其背后的真正动机却显得过于狭隘和自私,与现代社会提倡的自由、平等等价值观形成鲜明对比。
就像张天师所推广的黄赤之道、混气之法,这些其实就是房中术的一种形式。但张天师并没有这么表达,而是将其包装为鼓励繁衍人类,没有人类宇宙就会灭亡,这样的理念让人联想到他的信徒被称作“种民”。古代文献《白虎通义》的《嫁娶篇》中提到:“天子诸侯一娶九女者何?重国广继嗣也。”看来多娶老婆主要是为了多生孩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的思想至今仍有人认同,在古代则更是不言而喻。
中国古代有一类图书极受欢迎,如《广嗣宝集》,相当于现代育婴宝典,读者往往必须先准备这类书籍,以求生孩子。在这些书里必定包含各种秘方,如“仙传种子丹方”、“种子法”。这种对于家族责任的追求,是基于对祖宗神圣义务——每个男子都有使本族繁荣昌盛的责任。一旦无后,则祖宗便不能得到“血食”,这是导致中国人热衷于生育和重视房中术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医心方·房内》(即《医心方》第二十八卷)的最长章节之一是关于求子的部分,它远远超过其他各章平均篇幅,有着五倍以上甚至更多。这并不难理解,因为这一切都是基于对家族延续与祭祀需求的大量考虑。顾炎武虽身居学问之巔,却亦未能免俗,他五十九岁仍然愿意纳妾,为的是补偿自己生命中的空缺,即使是在知识界享誉已久的情况下,对财产继承问题或许会持相对淡然态度。
科学发展至今,如果没有孩子,人们会寻求医学帮助。而古人除了祭拜祖宗鬼神,还只能依靠房中术作为救赎全人类的手段。因此,房中术绝非低俗学问,而是一门拯救全体人的崇高学科,每门学科起步时都会有很多错误,就如妇女排卵通常发生在月经周期结束前,其它日子属于安全期;然而古人的求助偏偏是在安全期进行大规模活动。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的帛书《胎产书》记载:“禹问幼频曰:我欲殖人产子,何如而有?幼频答曰:月朔(指月经)已去汁□,三日中从之,有子。其一日男,其二日女也。”
标签: 中国历史表格简易图 、 明史为什么敏感 、 世界公认中国最强的朝代 、 南宋北宋如何区分 、 明朝有多少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