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老子说大生于小,多生于少。告诉人们既要重视小事,又要慎重小事。注重小事,方才成就大事;慎重小事,方才立于不败。


“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中山大学教授卢瑞华如是说。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少到多,可人们总是贪大企高,对细小精微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忽略不计。殊不知,细节决定成败,小事成就大事。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说:“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图谋天下的难事,必从容易的时候做起;处理天下的大事必从细小的时候开始。接着在《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又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形势安定,就容易把握;事情未无征兆,就容易图谋;脆弱的事物容易分解,细微的事情容易分散。因此,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处理,容易成功;在天下未乱之前开始治理,容易收效。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微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积累于一筐一筐的泥土堆积而成;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举步走出来的。

老子说大生于小,多生于少。告诉人们既要重视小事,又要慎重小事。注重小事,方才成就大事;慎重小事,方才立于不败。事实上,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大部分人都明白这个道理,而且踏实而为取得成功。然而至于后者,慎重小事,历史却用数不清的危亡故事给予教训。

春秋时期,卫国国君献公约孙林父、宁殖两位大臣一起午饭。适巧,掌管苑囿的虞人报告说,有鸿雁路过苑中。卫献公兴之所至,便拿起弓箭去射雁,将约人吃饭的事情抛诸脑后。孙林父、宁殖两人穿戴朝服,如约前来吃饭,苦苦等待不见卫献公回来。直到日薄西山,卫献公才回来召见两位大臣,却因为未脱下射猎时穿戴的皮帽子,让两位大臣心里十分不痛快。古人非常讲究礼节,君臣相见须穿戴正式礼服,然后行君臣大礼。卫献公忽视了这一细节,没有换下狩猎的服装就随随便便召见大臣,被认为是侮辱臣下的行为。孙林父、宁殖一合计,便联合起来驱逐了卫献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皮冠射鸿”的故事。

卫献公被驱逐之后,过了数年,卫国又一国君因为小事被杀。卫庄公修建宫苑,役使工匠昼夜不息的干活。大臣石圃为此多说了两句,遭到卫庄公的忌恨,想要将石圃驱逐出境。有一次,他登上高台远望,看到了戎州部落,就问随从;“这是什么人居住的地方?”随从回答说:“这是戎人的营寨。”庄公说:“我和周天子同为姬姓,戎人怎么能住在我的国家?”于是,派人抢夺戎人的住宅,毁坏他们的州邑。

这时恰好晋国赵简子率军攻卫,外患之下,戎州人乘机跟石圃一起攻杀了庄公。

吕不韦感叹说:“人之情,不蹶于山,而蹶于垤。”人呐,在陡峭的山坡上因谨慎集中精力,不易跌倒滚落下来;往往在平坦的大路上容易被小石头羁绊而摔跟头。皮冠不释,君位不保;一言不合,性命难料。君主必须谨小慎微,慎之又慎,才无不虞之患。所以,刘备遗嘱后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只有贤德的才能,才能让人佩服和臣服。

春秋末年,权力下移,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各诸侯国贵族的力量越来越大,出现了“政在大夫”的局面。鲁国的大权则落于“三桓”之手。“三桓”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庆父、叔牙、季友的后代,即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贵族。鲁昭公时期,季平子大权在握,专横跋扈,违背礼法,用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次,季平子和郈昭伯斗鸡,郈昭伯给鸡披上铠甲,季平子则给鸡安上金爪。无奈,季氏的鸡不给力,斗输了,让季平子非常恼火,便乘机侵占了郈家的宅院。无力抗衡季平子的郈昭伯怒气冲天,就暗地里在鲁昭公面前丑言季平子说:“前些日子,祭祀鲁襄公庙堂时,季氏只用两人舞,其余的都去为季氏祖庙起舞了。季氏如此大逆不道,目无尊长,如不早除,后患无穷。”鲁昭公一听,很在理,自己也忍季平子很久了,就决定让郈昭伯率军攻杀季氏。这时,有大臣表示反对说:“季平子深得民心,实力雄厚,而且三桓攻守联盟,国君怎能轻易拿下他呢。”鲁昭公不听劝告。结果是郈昭伯在与三桓的交战中被杀,鲁昭公也匆匆忙忙逃到外国去了。这场灾难的起因开始于斗鸡之类的小事,祸事闹大以后,竟然会导致国家危亡。倘若鲁昭公慎重处理两位大臣之间的斗鸡风波,又岂会作借风点火的举动,毁身更伤及无辜。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编撰史书,从后唐庄宗的故事得到深刻教训,他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爱。”说唐庄宗李存勖前半生以忧劳兴国,后半生以逸豫亡身,告诫统治者要远离声色犬马的娱乐,防微杜渐。韩非子说:“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步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千里长堤,因为蝼蚁的洞穴渗水而决溃,百丈高楼,因为烟囱的裂缝冒出烟火而焚毁。因此,在堤坝上有鼠穴大的漏洞时,用一土块就填满它;当屋子中有星星之火飘在空中时,用一根手指头就将它按灭。图难于其细,治之于未有,如果等到火势蔓延,洪水决堤,再去补救,即便调动全国的军队也无法救火抗洪,为时已晚。

汉代淮南王刘安说:“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百射重戒,祸乃不滋。”圣人谨小慎微,行为举动适合时宜。对于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预先设计,重重戒备,这样灾祸就不会滋生。据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宋代崇阳县令张乘崖,有一次视察库房,看见一个小官吏慌慌张张地从金库中跑出来。张乘崖当即喝住他。发现他的头巾下藏着一文钱,便问他钱从哪来的,小官吏说是库房中的钱。张乘崖便将他逮捕,命人用杖刑惩罚他。小官吏不服气大声嚷道:“为了区区一文钱就杖责我?你能打我,你能因此把我杀了吗?”张乘崖勃然大怒,略施小惩未能大诫,当场批示将小吏斩首,并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张乘崖目及长远,果断将小官吏斩首以示大戒,强力肃贪值得后人学习。

日常生活中,有些干部以为拿公家一点钱不算什么;有的干部觉得三个一起五个一群用公费吃喝玩乐,无关紧要,只要上不犯大错误,就不会出大问题;有的干部认为节假期收点礼物,是人之常情,礼尚往来的事情;还有的干部认为当值看报纸、玩游戏、开小差多大点事呢,用不着上纲上线。殊不知,由着“小毛病、小圈子、小由头、小心愿”渐渐滋长,日积月累,就会酿成“大问题、大难题、大恶习、大灾难”。罗马帝国不是一天倒塌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细节不检点,大毛病难根除。官场无小事,忽视任何鸡毛蒜皮的细节都会让为官者身败名裂。此种事例在官网上每天直播,就不再举例。所以,为官者要自我约束,自我砥砺,自我警觉,注重品行建设,培养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生活作风,养成勤恳为公全力为民的工作作风,保持“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良好信念,谨小慎微,防微杜渐,将思想的病菌扼杀在摇篮中,让贪欲的念头胎死腹中,坚持做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如此,是谓善莫大焉。

责编:紫天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