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仲文五代的绘画艺术

人物画的杰出画家,中原有张图、赵嵒,南唐有周文矩、顾闳中,前、后蜀有贯休、黄筌,吴越有王道求、李群等,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更是传世名作。

(本文选自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百卷本》)

五代的绘画在唐代绘画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尤其是山水画与花鸟画成绩更为突出。后梁荆浩的山水画气势磅礴,笔墨并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关仝师法荆浩,“智妙入神”,他们都强调师法自然,并称“荆关”山水,属北派山水画;南唐董源擅长水墨、淡着色山水画“水墨类王维,着色如李思训”,属南派山水画,两派对宋代山水画派都有重大影响。花鸟画取得突出成就的是南唐徐熙及前、后蜀黄筌。徐熙一生未做官,善画江湖鱼鸟,花木蔬果,创花卉画“没骨法”,水墨淡彩。黄筌则在前、后蜀时待诏宫廷,长于画鸟,淡墨勾画,施以浓彩。时“谚云: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反映了两派不同的画风,也都对宋代花鸟画派产生巨大影响。

人物画的杰出画家,中原有张图、赵嵒,南唐有周文矩、顾闳中,前、后蜀有贯休、黄筌,吴越有王道求、李群等,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更是传世名作。后蜀后主孟昶创设画院,这是设立宫廷“画院”之始。其后,南唐中主李璟也设画院。后蜀、南唐画院聚集了许多绘画人才,对绘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7-a)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花鸟画一经诞生,就以其丰富多彩、清新活泼的风姿而独领,并开辟了五代徐黄异体的前端。五代的绘画艺术,达到了中古绘画的新水平。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全面继承了唐代的绘画成果。其中尤以西蜀、南唐最有成就,人物、花鸟和山水最为出色。由于北方和中原战乱频繁,不少学者、画师、伎巧百工,纷纷流入金陵、成都,使南唐和西蜀的绘画空前繁荣。西蜀、南唐等国,开始正式设立画院。西蜀画院以专工道释、肖像、花鸟的画家为多。以黄筌父子的花鸟画成就最大,在绘画史上与徐熙齐名,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南唐人物画家很多,周文矩、顾闳中等,都是杰出的代表。他们的作品,多以现实的人物活动为题材,其风格与周家样一脉相承。董源、巨然是南唐的山水大家,他们和北方的荆浩、关仝的北派山水,都有创造性的成就,并成为两宋山水画家的宗师。五代人物画相当盛行,主要是继承前人的成就,新的突破较少。周文矩、顾闳中的画代表了五代人物画的最高成就。

人物画

如果说唐代的人物画是 焕烂求备,那么五代的人物画家则是在 备中求 变 ,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按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作新的开拓,顾闳中、周文矩的人物画又开宋代之先河。

周昉及其作品

周昉(生卒年不详),字仲朗,又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曾任宣州长史。周昉是一个出色的人物画家。周昉学画,自有师承。据《东观余论》所说: 设色浓淡 ,便是得 顾、陆旧法.《云烟过眼录》说他 所临六朝画天官甚佳.与周昉同时代,比他略早的画家张萱,对周昉的影响更大。《历代名画记》说: 周昉初效张萱,后则小异。 关于周昉在绘画上的造诣,朱景玄认为 佛像、真仙、人物、仕女皆神品 ,把他列在 神品 中,仅仅次于吴道子的地位。虽然周昉是佛像、人物、神仙无所不能的画家,但最突出的还是仕女,所以朱景玄又说他 画仕女为古今冠绝.周昉的人物仕女体态也和张萱的作品一样,是一种丰肌肥体的风貌。历代论者多有如此叙述,《宣和画谱》说: 世谓昉画妇女,多为丰厚态度者 ;元汤垕说: 周昉善画贵游人物,又善写真,作仕女多秾丽丰肌,有富贵气 ;明代汪珂玉跋他的《春院斗鸡图》说: 闺人具秾丽丰肥之态 ,诸如此类的记载还很多。为什么周昉的仕女都是这样呢?这一点,已为宋人所指出,《宣和画谱》上说: 昉贵游子弟,多见贵而美者,故以丰厚为体。而又关中妇女纤弱者少。至其意秾态远,宜览者得之也。 董广川跋他的《按筝图》说: 尝持以问人曰:' 人物丰秾,肌胜于骨,盖画者自所好者?' 余曰:' 此固唐世所好,尝见诸说,太真妃丰肌秀骨,今见于画也肌胜于骨。昔韩公言,曲眉丰颊便知唐人所尚,以丰肌为美。昉于此,知时所好而图之矣。'这说明时代风尚是由现实生活决定的,因昉既是贵公子出身,又经常出入卿相之门,所接触的都是些贵族阶层人物,由于他们本身的优闲生活,使之易成为一种丰肥的体型。再加上当时杨妃受宠红极一时,这位胖美人的体型便成了当时妇女的标准美。这种审美爱好反映在艺术作品上,就形成了一种健壮丰肥的时代风格。周昉画迹,见于著录的不算少,从《宣和画谱》及汪氏的《珊瑚纲》等29种著录中,有百余幅,但遗留至今的却非常少。有《纨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调琴啜茗图》等。《纨扇仕女图》集中地表现了周昉创作的基本思想与艺术特征。《纨扇仕女图》通过四组人物的活动,刻画了宫廷生活的某些侧面。起卷一组四人,坐着的妃子现出目长慵困的情绪,一女官为其轻轻挥扇,二女侍已为其准备好了梳洗用具。在她们的侧边是二女侍从袋里抽琴,准备让嫔妃们用曲子打发那无聊的日子。过去是另一妃子对镜梳妆,这正与第一组情景相呼应。再过去,是三人围绣床而坐,一女停扇深思,二女对绣。最后,一女背向而坐,一女倚梧桐而立,都若有所思,画面虽自成几组,但各组间,通过情景意态,表现了相互之间的联系,使全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服饰装束以及人物动态看,画家所反映的是深宫内院的生活。从女官轻轻挥扇的动作,与妃子们或倚梧桐而立或停扇而思的神情看,画家所欲刻画的大概是秋风将入庭树,渐近凉爽的深夏季节,而这种情景正好与全画人物通过不同情态所表现的同一郁闷情绪是相关联的。画家周昉通过所塑造的种种不同形象,从各个角度,表达了当时宫廷妇女的不自由的生活和忧郁心情。《纨扇仕女图》比较充分地体现了 周家样 的艺术特色。在造型上,丰腴的体躯给人以温柔、香软之感;在用笔上, 周家样 独创的 琴丝描 ,特别适合表现质感;在设色上,鲜艳明快 周家样 所画仕女往往是一副艳媚浓装的形象。周家样 的仕女画到晚唐成为人物画的中心题材。这种将外来的设色浓艳和传统的线的勾画结合的画技,为工笔重彩人物画开辟了新的道路,为五代、两宋的人物故事画树立了楷模。

周文矩及其作品

周文矩(生卒年不详),五代南唐金陵句容(今江苏南京)人。后主李煜时为画院待诏。他擅长画人物、车马、屋木、山川,尤以精妙绝伦的仕女画著称于世。《画鉴》记载周文矩所画的一幅《宫女图》,说他作一宫女 置玉笛于腰间带中,目视指爪,情意凝伫,知其有所思也.而画《高僧试笔图》则 一僧攘臂挥笔,旁观数士人咨嗟啧啧之态,如闻其声,真奇笔也.周文矩传世的作品不多,据北宋《图画见闻志》和《宣和画谱》举述,他有《贵戚游春》、《捣衣》、《熨帛》、《绣女》等图传于世。现存只有宋代摹本《宫中图》。该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宫廷妇女的生活,包括奏乐、簪花、扑蝶、戏婴、调犬、画像等多种情节,全图分12段,共81人,人物情态及相互间的呼应关系,处理得十分自然而又有条理。其中画像一段,是中国古代人物画家,对人写真的形象资料,尤为难得。周文矩也是出色的肖像画家。南唐保大五年(公元947年)元旦大雪,中主李璟与兄弟及近臣宴饮赋诗,诏周文矩及宫廷画家高冲古、董源、朱澄、徐崇嗣等合作描绘《赏雪图》。图中 侍臣、法部丝竹 即由周文矩主笔,甚受称誉。他还画过《重屏会棋图》、《五王酩饮图》等,也是表现李璟及其兄弟们的群像和生活情态。《重屏会棋图》是周文矩的力作,现藏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据南宋王明清《挥麈三录》考,此图描绘的是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达、景逖3人下棋,在下棋的高雅生活中流露着友爱气氛。李璟坐正中,其肖像神情逼真,颇有特色,衣纹细挺而带转折,瘦硬战掣,正是周文矩线描特色。图画中屏风之上画唐白居易《偶眠》一章诗意,画中又是一小屏风,作 中远 山水,因此称之为重屏。周文矩的仕女人物画学周昉,与周昉不同之处就是他创造 战笔 一法,即根据所描绘的人物情态、服饰的不同、运笔用线富于阴阳顿挫,轻重疾徐之变化,以达到尽其灵而足其神的境界。对于周文矩的艺术风格,宋代郭若虚说 体近周昉,而更纤丽.这是很正确的。周文矩的功底特别深厚,在五代的人物画家中可称为佼佼者,与周文矩同时在南唐画院的还有顾闳中,他们都成为五代的人物画大家,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顾闳中及其作品

顾闳中(生卒年不详),五代南唐江南人,为南唐画院待诏,是与画家周文矩同时代的著名画家。他最擅长于人物画,是目识心记的写生高手。他传世的作品虽只有一幅《韩熙载夜宴图》,却称得上 以孤幅压五代 ,突出表现了他的艺术才华。《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线条流利圆劲、用笔娴熟、设色浓丽、人物造型清秀娟美的工笔重彩画,历来极为人们所重视。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来历,《南唐书》有过详细的记载。图中的韩熙载是南唐(公元937- 975年)时一个重要的活动家,也是一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化人,既长于文学,又 审音能舞,分书及画,名重当时.他原是北方贵族,由于战乱,他父亲被杀,才投奔到江南。后来受到南唐中主李璟的重用,成为南唐朝廷中比较有识见的士大夫,他多次上疏建议中主北伐,没有被采纳,他很失望。南唐国势日趋衰败,至后主李煜即位时,失败已成定局。面对无能的昏君所造成的即将灭亡的国势,他感到极度的悲观失望,因而一改往日的俭朴生活,疏狂自放,纵情声色。他经常在家中宴集宾客,男女糅杂,不拘礼法。皇帝李煜为了解他放荡生活的真情,于是派遣当时著名画家顾闳中潜入其府第,窥探其府的宴会活动情况。顾闳中回去后,凭借着他那目识心记的过硬功夫,把在韩府上观察的夜宴活动场景惟妙惟肖地画了出来,成为千古不朽的杰作。《韩熙载夜宴图》,绢本设色,横幅长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这画通过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人物活动片断,展现出整个夜宴的活动内容,同时也通过不同的活动场面塑造韩熙载的形象。第一段听琵琶演奏。出现的人物最多,有五女七男,韩熙载与穿红袍的青年官员坐在床上,其余男宾都著软脚幞头。这些人物虽不能一一确指为谁,但在画的题跋中有一段具体的说明: ……常与太常博士陈致雍、门生舒雅、紫薇朱铣、状元郎杰、教坊副使李家明会饮。李之妹按胡琴,公为击鼓,女伎王屋山舞六么…….韩熙载本人的形象,据文献记载是 小面而美髯,著纱帽 ,这与画面形象是吻合的。至于听乐者的神情,作者按照多样统一的规律,在许多人物的构图中,注意了每个人不同的情绪反映,但是都集中在一个 听 字上。 奏乐者与听众的情感互为交融。有的人回首专注地看着演奏者,有的人目光虽不在演奏者身上,但从他双手按着节拍应合的动作上,便可感受到他是听得何等会心啊。第二段的内容,元代书法家班帷志在画后的题诗中有过具体的描写: 胡琴娇小六么舞,蹀躞操挝如鼓吏。 对照题跋和文献记载,六么舞的表演者是王屋山。画面上见到的是她翩翩起舞的背影。画面上另一个新出现的人物,应是韩熙载的好友德明和尚。画面的第三段,从整个画卷的情节起伏的节奏看,是一个间歇。韩熙载与家伎们聚坐于床上,韩熙载的双手正在濯洗,目光却转向徐步而来的侍女所抱持的琵琶和笛子上。第四段是全画中又一个精彩的片断。韩熙载解衣盘膝坐在椅子上,漫不经意地欣赏着五个歌女的筚篥和笛子演奏。这一段的收尾是男女两人隔着屏风对语,非常巧妙地过渡到下一个情节。第五段是夜阑乐散,韩熙载的宾客与诸伎在调笑,韩熙载握着鼓槌,扬手向人们告退,结束了画面。在这五个片段中,第一、四段中听乐的场面是《韩熙载夜宴图》的重点情节,其画面构图的处理各不相同。第一段是八个人听一个人独奏,每个人的神态表情,都集中在拨动的琴弦上。第四段却恰恰相反,是集体演奏一个人听,韩熙载面前偏偏又站了一个正在与他交谈的少女,把两组人物分开,与第一段的构图迥然不同,它是分散的,但是给人的感觉仍然在听,整个画面弥漫着清彻悦耳的乐音。这样处理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构图的重复,而且完全符合独奏与合奏不同情节的需要。在《韩熙载夜宴图》中,顾闳中成功地塑造了韩熙载的形象。他以解衣磅礴的形象来描写韩熙载,表现出韩熙载超尘脱俗、豁达大度的精神气质。同时,又从人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彼此呼应以及各个活动的片断中,刻画居于支配地位的韩熙载之悒郁神态,眉宇间含着沉思与隐忧,虽置身于夜宴的环境之中,却又超脱于欢乐的气氛之外。能够如此有深度地刻画人物的内心思想和情绪,确乎是中国古代人物画中不可多得的佳作。此外,对韩熙载面部的须眉勾染结合得很好,蓬松的须发像是从肌肤中生出来的,真是 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其身上的衣纹组织得既严整又简练,利落洒脱;勾勒的用线犹如屈铁盘丝,柔中有刚。服饰的色彩丰富而又统一。这些又表现了画家在用笔赋色方面具有很高的水平。在《韩熙载夜宴图》中,顾闳中除了对韩熙载下笔重描之外,对其他人的身份、表情、性格、外貌也作了非常细腻又传神的描写,对各种陈设、衣冠也作了真实的写生,显示出顾闳中杰出的写实能力。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对典型人物形象的神妙刻画,使他在美术史上赢得了不朽的声誉,他的艺术创造代表着五代人物画的最高成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