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服上的秘密穿越时空揭开一顿饭中的肉类之谜

清朝官服的秘密:揭开一顿饭中的肉类之谜

在20世纪80年代,每天有几万名中外游客涌入紫禁宫,这座曾经繁华的皇家居所现在却显得空旷无人。御膳房、慈禧的餐桌和数百位侍候皇帝用膳的御厨、太监们都已不复存在。游人们仍然不知道“皇帝吃些什么”。未来,紫禁宫博物馆或许会通过生动的形式,如布置模型、展出腊人和塑料仿真膳食,以形象地展示昔日皇帝饮食原貌,但从现实出发,我们只能借助文字资料来解答一些疑惑。

那么,“食前方丈”究竟是什么样子呢?隆裕太后每餐菜肴有百样左右,用六张膳桌陈放。这是她继承自慈禧的一种排场,而我的比她少,也按例有三十种上下。我手头有一份宣统四年二月糙卷单(即元年三月的一份菜单草稿),记录了一次“早膳”的内容:

驴肉炖白菜

羊肉片川小萝卜

鸭条溜海参

鸭丁溜葛仙米

烧茨菇

肉片焖玉兰片

羊肉丝焖跑子鸡蛋羹、烤鳗鱼泥煮藕心等。

还有炸春卷、黄韭菜炒肉、熏肘花小肚子、小豆腐干丝烹掐菜以及五香干。

据《宣统二年九月初一至三十日内外膳房及各等处每日分例肉斤鸡鸭清册》记载,一次汤里的牛羊总共需要150斤,肥鸡2只需60只,普通鸡3只需90只。而太后的一次用餐还包括1860斤牛羊肉和30只鸟类;瑜皇贵妇则是360斤牛羊肉加15只鸟类。这些数字显示了当时对美味佳肴的追求与奢侈。

掌管皇帝饮食机构的是御膳房,它设有劳局、素局、挂炉局、三点心局和饭局五个部门。荤局负责鱼、大骨头菜;素局主管青蔬植物油料等;挂炉局主管烧烤点心;点心则制作包子饺子烧饼饼类,以及宫中独特糕点;最后饭局负责粥和饭。在75位专为一人做饭的人力支持下,这看似豪华高贵,但实际效果如何?正如溥仪评价:“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

尽管如此,那些参与御膳工作的人员对于他们所做的事情感到骄傲,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为国家服务,并为维护其尊严尽力。但是在现代人的眼中,这一切似乎只是历史上的一个段落,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地道古色古香气息,却又让人忍俊不禁于它那荒唐过度奢靡的情景。而这,就是我们今天可以探讨的问题:在那个时代,他们是否真的享受到了那些丰盛晚宴带来的快乐?

如果你愿意深入了解更多关于清朝官服或其他历史细节,请继续关注我们的报道,我们将提供更深入分析,让你穿越时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那些已经成为传说的话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