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处理政务时,到底是说满语还是汉语?这个问题似乎简单,却又复杂得很。在我们看来,这个问题就像问现在还有清朝人活着吗一样,既充满了历史的迷雾,又带着对过去的一种无限向往。
在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文武百官都跪拜相迎,那太监高声喊道“皇上驾到”,随后皇帝开始与大臣们讨论军国大事。然而,这样的情形在真实的历史中其实并不多见。据史料记载,每个月才会有这么一次。而且,在处理军国政务时,皇帝更多的是采取召见的方式,而官员则通常要等到皇帝吃过饭之后才能汇报政务。
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清朝皇帝处理政务时,他们之间究竟用什么语言交流呢?毕竟,大清王朝是由满洲贵族主宰,其实这主要就是要分情况来讨论。如果是在大型的朝会上,皇帝基本上都是说满语。不过,在清末期,由于深受汉文化影响,汉语也逐渐成为他们日常交流中的重要工具。但按照严格规定,早 朝仍然应当说满语。
如果是召见大臣,则没有那么多限制。大臣们如果是满族的大臣,那么皇帝就会使用满语;而面对汉臣,也自然如此。当然之所以还是以满语为准,最根本原因,是因为保密。早期的一些绝密文件基本都是用满文记录的,以此来讨好那些统治阶级。而许多汉臣也开始学习滿語,以便能够更好地沟通和融入其中。
如张英和张廷玉父子,他们精通滿語,被深受器重。在滿語考试中,他們甚至考出了第一名。而为了缓和关系,大力鼓励滿族大臣学习漢語。此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即从乾隆以后,对於學習三種語言(滿、漢、蒙古)要求更加嚴格,不仅要會寫還要會說。这其中还出现了一个语言奇才,他一生精通10门语言,而且他创造了一种新的书写系统,用拉丁文写下了満文,并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此人便是九阿哥胤禟。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无论如何,一旦想要长久统治中原并主宰数以万众的人口,就必须学会漢語。这也是为什么最終普通話成為官方语言,加速各地各民族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当光绪或宣统登基后,他们使用的也是漢語进行交流。
笔者认为,在封建社会中,有一种规律不断呈现出来——周边游牧部落灭亡后,要更好的实施统治,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汉文化熏陶,最终被融入中华民族之内。不管是蒙古人的元代还是滿洲人的清代,都体现出这种规律。而且即使乾隆虽精通漢字,但他的诗词却未流传至今,只留下一些足迹;晚年,他贪图享乐导致国家衰败,并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西方,最终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标签: 我国古代朝代顺序排列 、 大明1566嘉靖帝和海瑞辩论 、 明朝皇太孙 、 十大必看明朝穿越小说 、 大明风华孙若微当皇后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