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忆起公元1399年,那是明朝南北战争的开始。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发动叛乱,公开向建文帝开战。那时候,我正处于南方的金陵,手下大将已经不多,而北方许多将领都归顺了朱棣。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只有任命年已65岁的老将耿炳文为北伐主帅,率领30万大军(其实只有13万)北上讨伐朱棣。
耿炳文是个著名的大将,他虽然不如徐达、常遇春、胡大海、蓝玉那样闻名,但也是有着丰富战绩的人物。我了解到,他是明朝开国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是安徽凤阳人,与我创业时期的同乡朱元璋有所交情。他父亲在长江战死后,耿炳文承继其职位,为我们征战。他的战斗本领很强,在1357年的长兴之役中,他以七千孤军抵御十万敌军,被誉为“炳文婴城固守”。
在随后的战争中,耿炳文一直是关键人物,他与常遇春等一起攻取中原、平定山西河北,还击败了元朝大将乃儿不花和云南。由于这些功绩,我对他极为器重,将他封为长兴侯。
然而,当耿炳文被派往真定前线时,却遭遇到了新情况。在那里,他面临了一场挫折:驻守雄县的部队全被俘虏,鄚州失守。这可能暴露了他的一个短板:善于防守,不善于进攻。这缺陷导致了接连不断的失利。当时,一位叫张宝的大臣被俘,并且故意放回,以此来放风说要进攻真定。为了防止这一点发生,耿炳文命令部队从南岸调往北岸。但就在这时候,朱棣发动奇袭,在渡河过程中截断了我们的队列,我们士兵之间相互践踏,最终造成大量伤亡。
尽管如此,当我们成功收缩至真定城后,这座城就变得坚不可摧,即使朱棣连续三天攻击,也未能得到任何成果最终撤退。我原本以为这种胜利能够让我们稳住阵脚,但实际上,这一决定却被误解成了失败,从而导致我的信心受损,最终选择撤换耿炳文,让李景隆取代他,并找借口逼迫他离职。而李景隆则带来了更大的灾难,在白沟河惨败几乎全军覆灭。如果当初我没有撤换 耿 炎 文,只要能人在,我们或许能够改变历史走向。但现在看来,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持,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切崩溃。
标签: 明朝那些事讲的什么 、 朱佑樘下一个 是谁 、 大明历代帝王顺序及在位时间明史 、 北宋简介50字 、 明朝 能力排名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