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讲过,崇祯帝有心理疾病,他性格阴沉多疑,对谁都不信任,只相信自己。据说他执政期间,换了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还杀死了七位总督、十一位巡抚和逼死一人。这其中包括了袁崇焕、熊文灿、杨镐等国家栋梁大臣,只要崇祯对他们产生怀疑,就会毫不犹豫地杀掉他们,不管他们是不是栋梁。然而,这样的残酷手段最终导致国家的垮塌。
崇祯不仅杀人,而且还会虐杀,并且公开示众。比如对袁崇焕,不仅在大街上凌迟,还号召百姓来分食他的肉,家属被流徙三千里,并且抄没家产,让他从地球上彻底消失。
袁崇焕是一位忠勇的战将,以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著称,但因为一封反间的信,他的战功就全都化为乌有,最终被判为叛臣,在极其凄惨的情况下死亡。这种灭绝人性的白色恐怖让所有的大臣都害怕,那么怎么办?只能逃生。而去投靠清朝,就是寻找生的机会。在清朝那边,没有像这样随便杀人的混乱,他们看到清朝给予厚禄,也看到了早年投靠的人如范文程、李永芳等得到重用的情况,甚至李永芳与皇室结亲,大清的手腕远胜于崇祯“杀杀kill”的暴行。
因此,被迫生活在充满恐惧的大环境中的明朝大臣们,都在寻找逃跑或弃暗投明的机会,因为他们渴望生存。大约在1633年的四月,孔有德和耿仲明降清;同年四月,尚可喜也降;到1639年的十二月,更是洪承畴在松锦之战中被俘并降清。大清对于这些人的真诚体现在祖大寿身上。他先是在1631年的大凌河之战中降清,但很快又转而与清军对抗十年后,再次因无望而再次降清,被皇太极接受并委以高官职务。
这之后,便形成了一种趋势:更多的明朝将领参将以上开始向大 清投降,有沈志祥、孙可望等120多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或者获得一品级别的大员职位或者得到王公爵位,一直传至到最后几代仍然享受着这些荣誉。
为什么这些人选择叛变,而非坚守?答案可能就在于当时社会风气所带来的道德观念和个人利益之间的权衡。在那个历史巨轮转弯的时候,每个人心中的“浊”与“净”,以及它们背后的道义得失,是决定命运变化的一把钥匙。
标签: 宋朝 顺序表在位 、 宋朝简介100字 、 明朝 都有哪些 、 明朝历史讲述 、 明朝历史时间轴及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