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清順治七年,明朝降將孔有德領兵攻陷桂林,改靖江王府為定南王府。順治九年,農民起義軍李定國攻占桂林,孔有德兵敗舉火。圖為靖江王府。(資料片)
袁崇焕對不聽調度的毛文龍終於忍無可忍,一怒之下先斬後奏把他殺了,消息傳出一片哗然。但是,這一切背後又藏著怎樣的心機?崇禎皇帝卻作出了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回應——表揚了袁崇焕。
這是什麼信號?袁崇焕誅殺毛文龍的後遺症到底有多大?他有多少是私心?他到底錯在哪裡?
當尚方寶劍遭遇尚方寶劍
讓袁崇焕真正起了殺心的是毛文龍割據東江,不聽調度。
要知道,毛文龍是明朝任命的東江總兵,他天啟三年加封左都督,被賦予尚方寶劍。他桀驁不馴、擁兵自重、不服節制,都與袁崇焕平辽方略格格不入。袁崇焕一上任,就曾發生過寧遠、錦州、蓟州等地軍事要地發生變亂,要整饬軍紀;而作為封疆大吏手握重兵,又孤悬海外,他俨然就是個「土皇帝」,又怎麼能甘心受 袁崇焕 的統轄和摆布呢?
据李清《袈裟师斩杀毛文龙始末》记载,当五月二十九日,在东江所属岛屿上,对着以三千名亲信将士为伍的人马致书表示愿意会面。当双方初次相见时气氛还算融洽,但当话题转向设饷宁远,更定营制增设监司等具体问题时,大胆拒绝任何建议,并且说:“我不会接受任何改革建议。”这样的态度让 袸燮 不能容忍,因为这是在对抗他的权威。
于是,在六月初五的一天,当两军“校射领赏”時間,由於其它官员中多姓張,而被識別出來,因而決定設局诛之。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中,将士们无人敢动,以至于最後只好暗示属下将其截开並圍捕,並以此作为借口,再次提及更定營制增設監司問題時,一聲怒喝隨之響起,其餘情況如前所述。
对于这个事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毛文龙该杀;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毛文龙并非完全无功,无过错,只不过他的行为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而实际上,这场纠纷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情感和利益冲突,也反映出当时政治环境中的矛盾与挑战。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这一事件,看看究竟谁错在哪里,以及这一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标签: 东魏 列表排名表 、 明朝的历代 、 中国朝代一览表图片 、 明朝四大奇案 、 中国历史朝代及帝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