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佑八年(1064),仁宗因病去世,遗命赵曙继位。然而,已被闲置十六年的赵曙在接到诏书后深感恐慌,他怀疑消息的真实性,因为出身藩王一族,一旦踏上皇位更替的道路,便可能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于是,他装作生了病,坚决推辞皇帝之位。在仁宗皇后的催促下,安国公从古等人前往传达谕旨,但赵曙仍旧死活不肯起床,以病为借口拒绝。这一连串的情景显示出他对生命安全和政治地位的极度重视。
宣和七年(1126),金军南下的消息让徽宗心惊胆战。他为了避免个人责任中的失败,将退位之意通过尊号“道君皇帝”表达出来,同时准备逃往南方以求自救。随后,他下令太子嗣位,并将自己改称“太上皇”,这是一个象征性的禅让行为。
赵桓继承了帝位,并立妃朱氏为皇后,上尊徽宗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太后则称“道君太上皇后”。他们更改元号至靖康,以示内外安宁、国泰民安。但这段时期并没有持续多久,最终金军攻陷汴京父子俱被俘北去,最终悲惨死亡。
宁宗赵扩是宋朝第十三任帝,是光宗次子。在乾道四年(1169)十月出生于恭王府邸,在绍熙元年(1190)封为嘉王。他的父亲光宗原本是孝宗第三子,因长子的早逝,被选中继承大统,而恭王因为其英勇善战,被认为与孝宗有相同之处,因此优先于次子登基。
当光宗初登宝座,对父亲恭王仍保持着极高的敬意,但他的妻子李凤娘却渐渐变得骄横跋扈,她常以挟制丈夫自居,这种情况使得光宗感到非常痛苦。当吴氏懿旨劝进宁宫时,宁祖对此感到害怕,不愿意像前任亲兄弟那样背负不孝名声,因此坚决推辞。而最终是在七月五日,由太皇太后的命令下,百官再拜拥立宁祖即位于重华宫,即便如此,他依然表现出了极大的哀戚和反抗情绪。此情此景,使得人们更加明白了这一宝座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既诱惑又危险的地方,只有在社会稳定、人民团结的时候才会有人乐于接受这样的职责,但如今面临着烂摊子的局面,每个人都自然而然地想要躲开这块烫手的香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