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80年代,紫禁宫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前来探索。然而,当时的“御膳房”和慈禧太后的餐桌已经不复存在,上百名史侍候皇上用膳的御厨、太监们也消失了无踪。游人们仍然好奇地想知道:“皇帝吃些什么?”未来的紫禁宫博物馆可能会以生动的手法通过模型或塑料仿真膳食来展现昔日皇帝饮食的情景,但从现实出发,我们只能借助文字资料来帮助解答这些疑惑。
所谓“食前方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隆裕太后每餐有百种菜肴,用六张膳桌陈放,这是她继承自慈禧太后的排场。我现在找到了宣统四年二月的一份“糙卷单”,记录了一次早膳内容如下:
驴肉炖白菜
羊肉片川小萝卜
鸭条溜海参
鸭丁溜葛仙米
烧茨菇
肉片焖玉兰片
羊肉丝焖跑子鸡蛋羹、烤鸭、熏鱼等。
炒黄韭菜炒猪耳朵、熏肘花、小肚蹄。
卤煮豆腐、熏干丝烹掐菜。
花椒油炒白菜丝、五香干。
“奴才禀老主子:万岁爷进了一碗老米粥,一个馒头(或者烧饼)和一碗粥。进得香!”
这种吃法,一个月要花多少钱呢?我找到了一本《宣统二年九月初一至三十日内外膳房及各等处每日分例肉斤鸡鸭清册》,记载如下:
汤肉五斤共计150斤,
肥鸡二只共60只,
菜鸡三只共90只。
太后一人需要:
1860斤牛肉,
30只肥鸡,
30只鸭子。
瑜皇贵妇则需:
360斤牛肉,
15只肥鸡,
15只鸭子。
合计:3150斤牛肉, 74 只肥鸡, 74 只鸭子.
掌管皇帝饮食机构叫御膳房,有劳局、素局、三炉局、二心局和饭局五大部门。荤局管理鱼类和海味;素局负责蔬菜;挂炉管理烧烤点心;点心处理包饺品;而饭局则掌管粥和饭制作。这75位专人为一个人的用餐服务,可谓豪华无比。但结果却如溥仪所言:“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
在这75名御厨为何如此辛勤工作,却无法满足他们自己的需求,让我们对历史上的美味与奢侈生活有一番感悟。在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时代里,每一次用餐都是一场精妙绝伦的大戏,而我们,只能通过这些珍贵的遗物去猜测那些久远往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