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的史论研究法探究元朝民间故事之自然场景

王夫之的史学研究法探究元朝民间故事之自然场景,通过整体性与系统性的研究方法,从历史环境与人物意境结合考察中寻找“得失之原”,突破传统史论方法。明亡清兴的历史教训,使他产生强烈危机感、时代感与使命感,将治史目的定为济世救国、经世致用。在《读通鉴论》中,他剖析写作目的与方法,注重推本得失之原,并提倡从整体上对中国史进行研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叙论四》中提出:“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他要寻找“得失之原”,明白为什么会“得”,“得”于何处?为什么又“失”,“失”在何方?又怎样去“获得”,还要如何去“救失”。这也是他的本人研究历史的目的。

王夫之的整体性是用统一的理论来衡量与分析历史,从宏观与整体上评述与审视历史。他注重采用归类的方法进行专门研究,如同类事、同类人、同类制度共议。在《读通鉴论·卷末叙论二》中,他说:“治之所资者,一心而已矣……设身于古之时势,为己之所躬逢;研虑于古 之谋为,为己 之所身任。”他认为,要将自己融入历史环境,与古人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移身”、“移心 与移情”。

最终,王夫之一生的学术追求,是为了让自己的理解能够成为后人的师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记载事实层面上。这也是他不断探索和完善自己的史学研究法,以及将其应用到对元朝民间故事自然场景的深入探究中的核心理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