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殉葬风潮从龙阳客到太监伴侣追寻那被遗忘的悲歌

在那被岁月静悄地掩埋的历史深处,明朝的殉葬风潮犹如一道悲凉的回音,穿透了时代的长河。自汉唐以后,这种人间最为惨烈的人性丧失,被视作一种野蛮而可耻的习俗。但是,当明初兴起时,这个曾经被文明社会所抛弃的情景,却又仿佛从蒙古帝国的一片灰烬中复苏,重新焕发生机。

有人说,这一切背后的原因,是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强行其人殉传统给予华夏文化以影响;另有声音则指出,是程朱理学过于强调忠孝节烈导致这种倒行逆施。理学要求每个人都做圣人,都遵守忠孝节烈的道德规范。而这正是明朝历代皇帝所追求和尊崇的事物。

然而,如果我们细心观察,那些被称为仁孝贤君的人们,他们受到文官影响极深,也可能就是这些恶行之罪魁祸首。他们搞出了殉葬这一恶政,而那些被文官们指责为残暴的人,如明太祖和明成祖,则未曾实践此举。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罪魁祸首真的只是理学之手吗?

朱元璋,他这个人的身上似乎藏着更多故事。在他制订下的《祖训》以及设计严密制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端倪。他对后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防患于未然,就像洪武元年(1368)他命儒臣修女诫一样:“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在他的眼里,后妃们应该专注于侍奉皇帝和处理后宫事务,不得问宫外之事或参与朝政。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朱元璋看来,他自己的身后事至关重要,他周密安排了自己的葬礼,从而可能无意中启用了这种早已废除多年的惨剧。随后的明成祖、仁宗、宣宗等人的葬礼,不过是一句“一如太祖旧制”的行为而已,但却承载着一个沉重的问题:历史为什么会重蹈覆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