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世纪的英国,除了那些公有地之外,每一块土地早已有了自己的主人,为什么还能出现重新圈占土地的情况呢?说起来确实很让人奇怪,但发生在英国却是必然的。在15世纪以前,英国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纺织业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个不起眼的行业。随着新航路的发现,国际间贸易的扩大,在欧洲西北角的地带,即佛兰得尔地区,毛纺织业突然繁盛起来,在它附近的英国也被带动起来。毛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羊毛需求量逐渐增大,而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
英国本来是一个传统养羊的大国,这时除了满足国内需要而外,还要满足国外羊毛需求。这使得养羊业与农业相比,就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这时,一些富有的贵族开始投资养羊业。养羊需要大量土地,因此贵族们纷纷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小农赶走,他们甚至把这些农民家园拆除,把可以用于牧场的地方圈占起来。一时间,在整个国家到处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割成一块块草地。被赶出家园的小农,则变成了无家可归的人流浪者。这就是著名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当时一位著名作家托马斯·莫尔在他的著作《乌托邦》中写道:“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现在它们却变得贪婪凶狠,有时候竟然想要吃掉人。”这个描述虽然夸张,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现象。
圈地运动首先是在剥夺小农公共用地上进行。在那个时代,只有一部分地方拥有固定所有权,其余如森林、草原、沼泽和荒野这样的公共资源则没有固定的所有者。而一些强大的贵族利用其影响力,将这些公共区域扩大用于放牧,并强行占据这片曾经属于众多小农共同使用的地产。当这些地方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大型牧场对空间要求时,他们又采取各种手段将长期租赁他们土地的小农赶离故土,即使村庄和周边地区也不例外,被改造成更大的牧场。
有一次,一群小農向國王控訴他們領主約翰·波米爾侵佔他們共享許久年的草場。他們寫道:“這個權勢強大的約翰·波米爾透過詐欺與暴力取得了我們苦難臣民——我們曾經擁有的草場,這些地方是我們家族世代所擁有的。他圍起來,用籬笆將這些草場包圍起來,並宣稱為己所有。”
隨後,這位領主約翰·波米爾還強行奪取了他們住所、田園、小屋以及果園。他甚至派人焚毀房屋,有時候就直接派打手帶刀棒包圍他家的門戶,以此威脅任何抗拒的人類。如果有人不願意遵從,他就會率領他的打手團伙包圍該人的家。這樣做時,他們手持武器破壞門扉,不顧家庭成員悲痛哭泣聲音。
為了解決這種強制性的「圈地」運動,小農前幾年以各種形式租賃土地,如終身或每年續租,都遭到了貴族無情剝奪。此刻,小農們失去了生計,也失去了自己的住宅,只好變成了街頭流浪者。在英國歷史上,這個階段對於移轉社會結構至關重要,因為它促進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更多人從事勞動工作,而不是耕作者或者自由工匠。
最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由政治機構支持但仍受到當時法律限制影響發展的情景,其中包括了一系列法令旨在控制「圈地」運動並保護既有耕作者權益。但即便如此,那些法令並未有效阻止「圈地」的進行,它僅是加速了現象,並最終使之合法化成為資本主義發展中的推動力量之一。不論如何看待,此一歷史事件確實展示了一個時代巨變與社會結構重塑過程中的深刻面貌,是研究英國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工業革命期間發生的重大社會變革背景下的一個重要篇章。
标签: 明朝历史上有邓瑛这个人吗 、 唐朝22位 列表 、 朱元璋为何没杀掉朱棣 、 历史为什么很少提到元朝 、 孝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