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一生心系祖国科技事业,致力于科研与人才培养
美国时间8月4日,世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政道。在旧金山的一次偶然的交谈中,他不幸离世,享年98岁。李政道以其卓越的科学研究成就和对中国高能物理事业的贡献而闻名。
在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及统计物理等领域,李政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不仅是科学研究的楷模,更是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才培养者。自1972年起,他多次回国,不仅讲授学术知识,还为国家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为高能物理前沿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10月10日,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行“庆贺李政道先生九十五华诞”学术报告会上,许多专家们分享了与他共度过时光的情感体验。让人印象最深的是,他为我国高能物理事业发展以及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力量。
全力支持中国高能物理事业发展
在该所的大门口,一座雕塑“物之道”悄静矗立,这件作品由李政道创意设计,是他对自己与中国高能物理事业紧密联系的一个见证。这座雕塑代表着他的远见卓识和不懈努力,从1956年的建造一台高能加速器设想到1984年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破土动工,每一步都伴随着他的智慧指导。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离不开他的帮助。陈和生院士曾说:“没有李先生,我们将不会有这项历史性的成就。”王贻芳院士也赞扬说:“从选择目标到确定方案,从人才培养到工程管理,没有他的付出,就不会有这样的辉煌。”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以及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等项目,为这些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高能物理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与此同时,也亟需更多像李政道这样的人才投身于这一领域,为未来的发展奋斗。
积极建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
1974年,当他第二次回国访问时,对复旦大学参观后,他意识到了国家教育断档严重的问题,因此写下《参观复旦大学的一些感想》并向周恩来总理推荐了一系列建议,最终得到毛主席接见,并采纳其中部分意见,有助于恢复国内教育工作部分功能。此后,1979年提出选拔学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计划,即中美联合培养计划(CUSPEA),该计划至今已产生众多优秀科学家,对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国际交流具有开拓性作用。
标签: 明朝 名 、 中国历史朝代介绍 、 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谁? 、 明朝铁铉 、 明朝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