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国姓爷为什么姓郑?朱元璋废丞相制背后的权力斗争与古代官制演变
从传说中的先秦时代龙官、鸟官,到秦汉时期强调人治的“三公九卿”,丞相位高权重,连皇帝都得去丞相府议政;隋唐时期“三省六部”的设立,让“部”第一次以清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六个部究竟掌管了国家的哪些方面,与我们今天常说的“外交部”、“国防部”是一个概念吗?再到宋朝的“中书门下”和“枢密院”的建立,看似掌管着文武二柄,实则已经被皇帝牢牢把控着;明朝洪武十三年后,更是连丞相都不再设,由出身秘书的“内阁”成员充当皇帝心腹;清朝时的“南书房”、“军机处”看似重要,其实都是大臣在兼职。
学历史系老师武黎嵩说,中国古代的“部”从汉萌芽开始,到清末新政前,基本保持稳定不变,虽然各部门的名称可能会发生改变,但职能基本不变,以保证政策延续性。在中国古代这种静止农耕社会里,统治者一直维持着一个小规模政府,在机构设置上尽量不折腾。中国古代政府机构究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跟随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
最早的官员叫龙官、鸟官商朝时保姆是中国最早职官据说要上溯至三皇五帝时,当时以部落图腾为标志作为官名,所以都叫龙官、鸟官……后来又把金木水火土和春夏秋冬结合起来封以官方。尧舜时便有天 官、地 官、春 官、夏 官、秋 官、冬 官。《礼记》中称 “夏后氏宓百,有天子有三公 九卿、二夫 八十一元士”,可见夏朝已有相当规模政府系统。
商朝时政府组织机构更加强化分为掌国政 的卿事寮和掌神职 的太史寮两大系统。寮,即尞(燎),《说文解字》中解释:“烧柴祭天也”,政府部门在屋内开会需烧柴照明,“寮”便成为政府部门名称。这两种制度同样存在于周室之中,其中周王室更是在地方上设置了一系列的地方行政单位,如州县等,使得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并行。
到了西汉初年 丞相权力非常之大,不仅拥有独立的大臣班子,还能决定几乎所有公务人员,对于其它百余个小级别的小吏们来说,他们只能依赖于这少数几个高级别的人物才能获得升迁机会,因此他们往往对这些高级别人物表现出极大的忠诚度。而且由于这些高级别人物通常由丞相亲自任命,他们实际上成了他的心腹力量,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丞相的地位。
然而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他利用尚书台这个机构削弱了丞 相的一部分影响力,并逐渐将尚书台发展成一个独立于其他行政体系之外的一个中心机构,从而真正实现了对整个国家政治体制结构上的控制。他还通过改革使得尚书台成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为他个人夺取政权打下基础。
随着时间推移,一直到晚清,这种对于中央集权及地方自治之间平衡关系的手法一直被不断使用,每一位君主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这一体系。但即使如此,无论如何调整,都无法摆脱这样一个事实: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最终决策者的总是最高统治者,而非任何单一或多个群体所代表的人选。
标签: 明朝16位帝王 排名 、 孙若徽 、 明朝冯胜后代世系排列 、 朱高炽死后是谁继位 、 朱允炆到底去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