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人教版历史知识点归纳告老还乡制度解读

《中国》杂志最新一期刊登了靳友成先生的署名文章,详细介绍了我国历史上的告老还乡制度。全文如下:

告老还乡,又称告老还家,是指古代官吏以年长多病为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的一种退休制度。这个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在汉朝时期得到发展,在唐朝时期得到了完善,并在宋、元、明、清时期不断完善。

据《礼记·曲礼》记载,大夫七十岁才可以致仕,但实际上各朝代有所不同。在汉朝和唐朝,大多数规定是七十岁以上才能致仕,而到明清两朝则规定六十岁以上的文武官员都可以申请致仕。但是在达到退休年龄之前,也可以提前因为疾病或者身体原因而申请退休,如唐朝的规定“老病不堪厘务者,与致仕”。

“告老还乡”主要包括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回避权力斗争,如范蠡等;第二种是无心于官场,“告老还乡”如陶渊明;第三种是体弱多病,难以承担重任,“告病还乡”或“告老还乡”。一般来说,这些要求都会得到皇上的恩准,但也有例外。

从某个角度来看,“告老还鄉”的制度对于人才资源的流动,对农村经济和文化交流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