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昭子——坚守正义,实施和戎之策
魏绛,字庄子,谥号昭子,以其忠诚和勇气著称,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杰出政治家。他的生平主要发生在晋悼公时期(前572年至前559年)。据《春秋左氏传》记载,当初魏绛担任司马,并负责军法执行。在晋悼公三年(前570年),召开诸侯大会,这一举动不仅是为了显示晋国的权力与实力,也为杨干这个不安分的小弟提供了机会,他竟然打乱了随从仪卫军队的行列。面对这一情况,魏绛选择了冒死处决杨干的随从。这一行动震惊当时,使得魏绛声名远扬,但同时也激怒了晋侯,因为他认为这等同于羞辱自己,并损害了自己的威望,因此坚决要杀掉魏绛。尽管如此,身为司马而深知后果严重,但为了维护军纪、整肃秩序,不顾个人安危地执行法律。事后,他上书详细说明行刑理由:“军师不武、执事不敬,其罪莫大焉。”指出由于杨干这样的行为证明军纪松弛,而作为司马应承担责任尤其是在诸侯会盟这样的重要场合,如果不执行法律,将会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他表示,对杨干之外行刑确实是迫不得已的情况,因为他一直未能尽到职责,现在愿意以生命谢过国家。此次呈书之后,虽然他准备接受最终结果,但仍旧被阻挡。当晋悼公阅毕奏章深受感动,便匆忙赤足走出宫殿,与魏绛道歉,并专门设宴款待他,还提升其为新军将佐,加以重用。
标签: 明朝 列表排名表图 、 大明王朝孙若微 、 朱允炆真的无能吗 、 为什么很多人对明朝评价很高 、 土木堡之战死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