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源于中国医学的精髓在当涂县传承至今反复演绎其内在哲理与外在动作

太极拳,源于中国古老的导引吐纳术结合技击之术,是中国传统武术、医学、文化的精髓。它不仅是世界上广泛接受的传统养生保健方法,更是当涂县深厚文化底蕴的一部分。近代太极名宿吴图南师爷坚持练习太极拳至105岁高龄逝世,其妻刘桂贞师奶亦通过练习达到104岁高龄,这些实践证明了太极拳在保持健康长寿方面的有效性。

太极与中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阴阳五行和气血脏象等理论上,他们相互补充,共同探讨疾病防治。下面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这两者在阴阳五行和气血关系中的相通之处,以及它们如何应用于养生治病。

阴阳五行

中医认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而太极则讲述了“阴阳分,天地判”,揭示了宇宙基本规律。这表明中医与太极对于理解宇宙规律有相同之处。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对立、消长、互根、转换,并用于解释组织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病理变化。此外,它们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气血关系

在中医学上,气为血帅,而血为气母;而在太極拳里,以意导体,以体导气,使得氣血运行流畅,从而促进身体健康。通过调节元气、宗气、营气及卫气,可以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并加速新陈代谢,对心脏都起到了保健作用。此外,还可以调节肺主呼吸功能使其宣发肃降更加协调。

脏腑经络

无论是中医学还是太極拳,都强调调整脏腑功能以达到内环境平衡。在运动过程中,如心主血脉和神志,在练习时要做到意随动作,不仅能推动血液运行,也有利于心神安宁。而对胃受纳肝疏泄三者的调控,也能够防止消化系统疾患,同时锻炼肌肉骨骼,有助于恢复运动系统所遭受的损伤。

情志调节

情志活动直接影响人体机能,《素问》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情以应喜怒悲忧恐的情绪变化也会影响到身体各个器官。如果能够合理管理情绪,就可以避免导致由此引起的人身疾苦,因此在修炼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标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