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是如何成为屈指可数好皇帝的隋朝又是由谁所建立的社会层面上的探讨

从秦至清的帝制时代,值得称道的好皇帝屈指可数。明朝中的一位例外是明孝宗朱祐樘,他在位期间不仅勤求治理,而且身边多有高风亮节、敢于直言极谏的大臣。这与他多方征求方正之士、杜绝嬖幸之门、抑制外戚、制裁太监有关。

孝宗在太子时期受到了博学多才的程敏政等人的影响,熟读经史,养成“仁孝恭俭”的品格。在即位后,他仍然手不释卷,经常阅读《孝经》、《尚书》、《朱熹家礼》、《大明律》,对任何疑问都立即请教儒臣法吏。他被人们誉为明朝遵循儒家伦理规范的皇帝。

然而,在他的前任和同僚中,不乏那些刚愎自用、骄奢淫逸的人物。这些人往往是在深宫高墙内长大的,没有经历过磨难,因此耳边只听得到阿谀奉承的话语,这种环境培养出了一批只会巴结权贵的人。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如清朝初年的历史学家谷应泰,就曾评论说:“千金之子,性习骄佚;万乘之尊,求适意快志;恶闻己过。”但他认为只有明孝宗是个例外,因为他恭俭仁明,对待大臣和百姓都很公正,有很多勇于直言极谏的大臣陪伴左右。

为了起用德高望重的正直大臣,孝宗采纳了司礼监太监怀恩提出的建议,即罢免阿谀万贵妃的佞臣,并召回刚直方正的王恕。王恕曾因为敢于直言而闻名,但却因不能留在朝廷,被迫退休。此事引起了民间讽刺:“两京十二部,都没有一个像王恕那样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孝宗更加重视寻找和使用有能力且能直接向自己陈述意见的大臣。他增加了午朝召见,大幅度地调整了官员队伍,使得“众正盈朝”。通过这些措施,他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家的情况并做出决策。

此外,还有一位重要人物丘浚,他以经济之才著称,在政治上也非常有建树。他撰写了一本关于《大学衍义》的补充版本,并将其呈献给皇帝,被高度评价并出版。这表明丘浚在文化方面也有很高的地位,而他的建议也被接纳,为政府提供了更多有用的信息。

尽管如此,由于不同的观点和个人的偏见,有时候甚至会发生误解,比如丘浚和王恕之间就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嫌隙,他们互相攻击对方,最终导致王恕不得不退休。但总体来说,无论是由于哪些原因或事件,这段历史还是展现了一种努力想要实现君主与人民之间更紧密联系以及提高行政效率的心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