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时期,监国之位通常由皇帝或太子担任,但也可能由其他亲王或功臣代理。其中最著名的是鲁王朱以海,他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被封为鲁王,并在南京城内设立宗藩,成为南明政权中的一个重要力量。
朱以海作为监国,其政治生涯充满了波折。他先是支持清军入侵的策略,以图从内部瓦解大顺政权,但这一举措最终导致自己被迫退位。随后,他又曾一度复出,试图重建南明政权,但不幸地未能成功。
另一位著名的监国人物是桂王朱常洵。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他被封为桂王,并在广州、福建等地设立宗藩。但由于其对清军态度模棱两可,最终遭到了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攻破其据点,被迫投降。
南明时期还有多个地方性的监国存在,他们主要负责各自所在地的行政和防御工作。这些地方性监国往往处于弱势,对中央政府缺乏实质影响力,这也是他们无法有效阻挡清军进攻的一个原因。
在整个南明朝廷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那些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维持自己的统治的人物,如浙江巡抚周延儒,他曾经尝试向清朝提出归附,但是并没有得到接受。这一系列失败的外交尝试反映了当时复杂多变的地形战略环境,以及各方力量之间紧张关系的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