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椿,1372年至1423年,是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的十一子。洪武十一年(1378年),他被封为蜀王。在后来的几任时期,他先后在凤阳和成都居住。椿公性格孝顺友好且慈祥,对学问有很高的造诣,对待文史也有深入的研究。他在凤阳时,与李叔荆、苏伯衡等人共同商讨历史和文学事宜。在到达成都之后,他聘请方孝孺担任他的儿子朱祁钰的老师,并给这座城中的学校起名为“正学”,以此来影响蜀地的人们。
当时其他诸王都要参与边疆的军事训练,而朱椿却选择以礼仪教化来维护西南边陲。他请求朝廷派遣瞿能和蓝玉率兵出发大渡河地区去对付侵扰者,这次行动使得番人闻风而退,从此不再轻易侵扰边境。
过去两川地区经常发生动乱,都因为内地的人民不服从中央政府所引发,因此,有些官员私自进行交易,或是索取物资,这些行为往往导致争端。朱椿提议,从今以后,让王府定下一套规则,即每年的贡品包括丝绸、锦缎以及香扇等,将这些规则固定下来,以此来避免未来出现类似问题。此举成功稳定了蜀地人民,使他们日益富裕,连续二百多年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这也归功于朱椿。
成祖即位后,曾亲临其境,并赐予他更多的土地。然而,谷王橞(也是他的母弟)图谋不轨,但最终被揭露出来并遭到了惩罚。当时有人称橞为“故建文君”,但最终还是由朱椿揭露了真相。在永乐十四年的某个时候,橞因犯罪而暴露罪行,被授予谥号献王,最终在1423年的某一年去世,当时他已经五十二岁了。这段历史表明,无论是在治理国家还是处理家务中,朱椏都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标签: 中国古代历史分期 、 三皇五帝时代距今多少年 、 明朝最杰出的十大人物 、 三皇五帝年代时间表 、 清朝历代 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