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老北京话在台湾留存的物品还有多少

我翻阅了《宛署杂记》的第十七卷,发现里面记录的都是明代万历年间老北京的方言,我原本以为这些话是满清北方带来的,但原来它们是燕赵地区自有的语言,真是有趣。

父亲问我:“儿子,还记得那些旧时说法吗?比如‘大’和‘别’(平声)这两个词?” 父母称呼自己的孩子为“哥哥”或“姐姐”,但在现代,这些称呼应该已经不再使用了吧?

人们用来替代人名的方式叫做“挂搭僧”,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没听说过被人称作“乌卢班”的情况。 如果你对他人的话不诚实,就会被叫做“溜达”。 这种说法现在还在使用吗?

如果一个人不理你,就会被叫做“臊不答的”,即使像我这样的人也偶尔会用到这个词! 如果有人不是很上心,不着急也不介意事情,可以被形容为“疲不痴”。 现在我们也这么说。

当物品变得陈旧时,我们就可以说它是“曹”的。 例如,当水桶里装满水时,我们会说:“别倒了,都溜沿儿了。” 在我的家乡北方,还有一句类似的俗语,“浮溜浮溜的”。

如果一件事没有头,也就是缺乏开端,那么我们可以形容它为“齐骨都”。 而如果某事缺乏条理或者是不规则,则可以称之为“零三八五”。

最后,如果一个水桶小巧精致,可以叫它是“我个稍”。 老鼠夜间活动,被比喻成是在磨盘上磨豆子的样子,所以它们又被称作“夜磨子”。

北京人的老话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趣味点,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和学习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