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探询元朝辽阔清初散文家的古董之旅

在我阅读史景迁这本新书时,感到格外的兴奋。作者不仅提供了关于明末清初两大散文家的深刻见解,而且还让我对这些文学巨匠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两个时代的人物——李渔和张岱,他们的文字既富有性灵,又充满率性之气,让人读后感受到了无尽的喜悦。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当我第一次翻开张岱的《陶庵梦忆》时,就被其中一节〈瘦马〉所打动。那一刻,我就决定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张岱出身显赫,享受了一切富家子弟应有的奢靡生活。但是,他在四十八岁那年经历了国破家亡之后,便选择隐居山中,以布衣蔬食为生,甚至常常到断炊的地步。他在《陶庵梦忆》中记录下了他往昔浮华生活的一幕幕,这些记载既真实又趣味盎然,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他的〈自为墓志铭〉即使未死便写成,也展现出了他对生命早已失去热情的态度。这段文字让我感到十分触动,因为它反映出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如何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

另外,在记述他的博览之所“不二斋”时,他描述了一片高梧三丈、翠樾千重的地方,那里的腊梅补上了墙西稍空的地方,使得整个环境变得更加宜人。而图书四壁、鼎彝尊蹴等物品也展示了当时文化氛围与生活水平。此种景象,与他后来的简朴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如同隔世一般。

最近,我在书店偶然发现史景迁最新作品《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 Memories of a Late Ming Man》的中文版——《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由温洽溢翻译,由台北时报出版。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史景迁如何描绘这位散文家的故事。果然,不仅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反而让我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史景迁以其独特的手法,将张岱的一生及其内心世界进行细致探讨,并通过回忆来研究晚年的修史活动,从而揭示了他寻求存在价值的心路历程。他的笔下,没有使用任何“独门武器”,却能将历史资料巧妙串联起来,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复杂多面的张岱形象,这份功力令人敬佩。

最后,在写作风格上,史景迁依旧保持着自己的特色,用引用的方式,将历史资料转化为散文或小说形式,如第一章便直接抒发:“前有广场,入夜月出之后,灯笼也亮起……身处如是繁华世界,不值得把花费挂在心上。”这种方法让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情绪波动,这确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法。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作者对于人物心理状态和社会背景分析,使得整部作品既具备学术价值,又能带给读者极大的阅读乐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