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龙的命运:探秘袁崇焕与毛文龙的悲剧缘分(图)
在清顺治七年的春日,明朝降将孔有德领兵攻陷桂林,将靖江王府改名为定南王府。仅仅两年后,农民起义军李定国攻占桂林,孔有德兵败逃离。历史记载中,这段时期留下了一块重要的碑刻——大鹿岛毛文龙碑。
然而,在这个紧张而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一场内忧爆发了。这是关于袁崇焕对不听调度的毛文龙最终忍无可忍的一怒之下先斩后奏把他杀了的事情。消息传出,一片哗然。但崇祯皇帝却作出了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回应——表扬了袁崇焕。
这是个什么信号?袁崇焕诛杀毛文龙所带来的后遗症到底有多大?他有多少是私心?他到底错在哪儿了?
当尚方宝剑遭遇尚方宝剑,
让 袁崇焕真正起了杀心的是 毛文龙割据东江,不听调度。
要知道,毛文龙是明朝任命的东江总兵,他天启三年加封左都督,被赐尚方宝剑。他的桀骜不驯、拥兵自重、不服节制,都与袁崇焕平辽方略格格不入。一上任,宁远、锦州、蓟州各处军事要地都曾发生兵变,要整饬军纪, 袁崇焕认为首先就要解决这样的“独立王国”,否则辽东地区政令军令就无法统一。
作为封疆大吏手握重兵又孤悬海外,毛文龍俨然就是个“土皇帝”,又怎么能甘心受袁崇焕辖制和摆布呢?
据《史料·李清》记载,当五月二十九日 袁崇焕抵达东江所属岛屿致书前来会谈。当双方初次面对,每个人气氛还算融洽,但当话题转入设饷宁远更定营制增设监司等具体问题时,毛 文 龙却断然拒绝表示,不接受任何整顿建议。而同样拿着皇帝赐予的尚方宝剑,对于部下的抗命之举,更是不容置疑。在这深夜里,当两位勇士相对时,他们的心思如同星辰一般高悬空中,无声地诉说着彼此间的情感纠葛和权力的较量。而就在这短暂安静之后,他们之间唯一可能共享的情感便被永远抹去,只剩下死亡和遗憾。那一刻,从此再无音讯,也没有任何证言记录下来,只有一句谜语般的话语:“你们若是我,我亦必尔。”那是一种深沉的人性,是一种隐含着共同命运但又不可避免隔阂的人际关系,那是一种往昔情谊,如今已成过去,而那些情谊只在某些人的记忆里继续存在。
随后的几天里,这份冷漠似乎逐渐化作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它推动着他们走向一个结局,那是一个决定性的瞬间。那一刻,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否曾经梦见过那个可以自由呼吸的大海,那个能够温暖阳光照耀的地方;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否曾经渴望过一个能够真诚交流,没有猜忌,没有背叛的地方;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是否曾经希望过一个能够并肩战斗,无论胜负如何,有生以来第一次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但这一切都不再重要,因为那一切已经成为过去,而现在只剩下死神站在那里,用它冰冷的手指点燃着生命最后的一缈光芒,然后吹灭掉它,就像是在一本厚重古老书籍上翻开新的一页,让故事继续延续下去,但我们的故事已经结束了,而你我只是旁观者,看着这些英雄们用鲜血写成了历史上的一页,并且永远地消失在时间长河中去了。
标签: 明朝那些事儿有几部 、 明代历史背景简述 、 明朝这么黑暗为什么还有人吹 、 明宣宗的皇后介绍 、 明朝 亲属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