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17位帝王是谁啊他如何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呢

这句话提及中国的封建王朝强盛,首推汉唐,但“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明朝却做到了。这种硬气的话语让人感到奇怪,因为和亲是中原政权拉拢他国的重要手段,如昭君出塞、义成公主与突厥,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这些都是例子。为什么明朝就不能和亲呢?

有人认为,明朝僵化的外交政策导致了灭亡。那么,为什么明朝没有和亲?我们来分析下。

原因之一是不可能谈论和亲。在朱元璋早期,不可能谈论因为打北元,是你死我活对立,所以不能谈什么和亲。这次任务就是打北元,所以自然不会有所谓的和亲。

第二种原因是不需要这样做。在朱棣后期甚至土木堡之变前,明朝对北元保持军事优势。北方也就打个劫还行。不需要因此而进行任何形式的外交活动。

然而,这之后发生了土木堡之变,就是因为拒绝嫁公主引发冲突。这之后,明朝还是吃亏多于受益,那么为何在这个时候仍然没有进行外交活动呢?

这是牵涉到意识的问题,有一种“和親辱國”的意识,即认为嫁公主给外藩是国家耻辱。这一意识在之前其实并不深刻。

古代并非如此看待婚姻,如先秦时期,上阵太后的情况频繁发生,没有人指责。而且两者通婚根本不是丢人的事情,比如李世民他们家的血统相当复杂,本身就有胡人血统,你说嫁个女儿给胡人有什么关系呢?

宋 朝理学发展,将婚姻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得人们开始觉得跟胡人结婚是辱及国体的事情,比如朱熹这样的代表人物。此时,对性的束缚越来越严格,以至于出现被陌生男人牵一下手女子自断手臂的情况。

所以,从宋 朝开始,就开始了拒绝以金钱买平,而宁愿年年岁贡。这也是所谓的岁贡。还有一个原因,大多数清官门家都不愿意娶皇室女性,因此也不需要通过政治联姻来增强边境安全或其他目的。

最主要的是,由于道德观念已经被严重束缚起来,即使想开口,也会遭到满堂文臣猛批,一般皇帝都不好意思开口。而且,如果要迁都或者谈判,都会遭到反对声浪,因此完全无法灵活处理国际关系问题,只能坚持自己的底线,即大 明帝国必须硬气,不得商量。

最后,我们猜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皇帝自己选择了这一路,而是在整个皇室内部,由于过度受到文官道德绑架,在外交上根本没可能灵活化处理。而当李自成或清兵进入京城,他们倒是一群接一群投降,这显示出整个体系已经失去了灵活性与应变能力,最终导致了灭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