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如何教子治家朱元璋用反腐防变之策皇家内政稳如磐石

朱元璋自视为勤勉、努力和负责任的君主,他对此无数次向子女和臣下夸耀,颇为自豪。同时,他也把自己定位为最优秀的教子治家者,尤其喜欢以伟大的父亲形象示人,这方面留下的记载丰富多彩。

他严格按照儒家思想来教育皇子,《明史》记载:“明初特重师傅。”朱元璋亲自选派宋濂教太子,并对其他王子的老师进行严格挑选。这些教师忠诚于职守,对待诸皇子的态度原则性强,不仅会严厉责备,更可能用手势体罚,如李希颜这样的教师因“规范严峻”而著称,对顽劣不学的诸皇子甚至敲打脑袋。

除了书本学习和老师指导,朱元璋还通过实地考察培养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命令诸皇子外出游历,让他们亲身体验农村生活,就像现代人小学时常做的军事拉练一样,每次都磨出血泡。行程远至临濠(今安徽凤阳),目的在于培养不怕苦、不怕死的心理素质。

朱元璋对于“反腐防变”的教育方法既紧抓又有创意。在一次外出的路上,他见到一个小僮劳累过度,便召进宫中,让众皇子见证,用这孩子作为例证警告他们:“此小僮与尔等年相若,已能奔走服役。尔曹不可恃年幼,怠惰不学。”

为了使儿孙习惯勤劳,不骄纵,朱元璋命内侍制草鞋分发给他们,只要出城走远一点,他们只能乘马行三分之二路程,其余三分之一必须穿草鞋步行。这类教育方式,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朱元璋一人尝试。

晚年的朱元璋,对自己的统治方式进行了如下自我评价:“吾持身谨行,汝辈所亲见。我平日无优伶瞽近之狎,无酣歌夜饮之娱……每旦星存而出日入而休虑患防危,如履渊冰苟非有疾,不敢怠惰,以此自持犹恐不及。”这一套规矩虽然在位期间保持了一贯,但即便如此,也无法抵挡帝制极权带来的腐蚀力,最终导致了他的后代失去这些美好的传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