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演靖康之灾马士英简介明末大臣内阁首辅

刘亦菲演靖康之灾,马士英简介:明末大臣内阁首辅

马士英(约1591-1646),字瑶草,贵州贵阳人,是明末的大臣之一,也曾任内阁首辅。据传,他本姓李,但被过继给马氏,其祖籍在广西梧州。

在万历年间的己未科(1619年)中,马士英考取了进士的资格,并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他先后担任南京户部主事、严州知府、河南知府、大同知府和庐凤总督等职位。

甲申变动后,随着朝廷的更迭和政治局势的变化,马士英与史可法、高弘图等人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这就是弘光帝。在这段时间里,由于他在江上迎接福王并有所建功,他得到了升迁,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这使得他成为了南明政权中的主要决策者之一,有“马阁老”之称。

然而,不久之后国事渐难,大明弘光政权也逐渐走向衰败,最终在清军入侵下结束。关于他的死因,一直存在争议,有些人认为是殉国而死,而另一些则指责他背叛国家。不过,即便如此,在清代时期,他仍然受到批评。

除了政治活动外,马士英还留下了一些文学作品,如《永城纪略》、《永牍》,以及部分诗文和书画作品。这体现了他不仅是一名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文化艺术家。

历史评价方面,《明史》将其列入奸臣传中,对其进行批评。而顾诚则认为,将他列入奸臣传似乎有些过重。此外,还有学者如张祥光先生对他的评价也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虽然他可能有一些不足,但也不应完全被视为奸臣,因为他一直反抗清军,没有投降的事实应该得到重视。

至于书画方面,马士英擅长绘事,与倪瓒、黄公望齐名。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他的作品,只有一两件流传下来,如青岛市博物馆藏的一幅山水绢画,以及南京市博物馆藏的一幅山水扇面等。这说明尽管作为一名政治家的形象可能受到了质疑,但作为一位艺术家的身影依然留存着痕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侧面的认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