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三大案,是中国明朝末期宫廷中发生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总称。这三起事件引发了满朝士大夫互相侵轧,故有“三大案”之称。事实上早在三大案之前,明神宗万历年间还有二书二楚四案,即两次妖书案,两次楚藩案,这些案件表面上的问题都是所谓的“国本之争”,但实际上是激烈的东林党争,直到南明灭亡为止。 二书二楚 万历廿六年(1598年),有人撰《忧危竑议》,说郑贵妃欲以其子福王朱常洵夺储君之位。神宗怀疑此书是出自吏科给事中戴士衡、全椒知县樊玉衡之手,士衡、玉衡俱贬,后来神宗又认为大学士张位是主谋.罢免了张位,贬谪亲近张位的礼部侍郎刘楚先、右都御史徐作、国子监祭酒刘应秋、给事中杨廷兰、礼部主事万建昆等,是为“第一次妖书案”。 万历卅一年(1603年),又出现《续忧危竑议》一书,再次宣告郑贵妃欲以福王夺储位,辱及天子、宰相,是为“第二次妖书案”。此书为大学士朱赓所得,朱赓面奏神宗,神宗怒命东厂与锦衣卫侦办。此时浙党沈一贯乘机构陷东林党沈鲤、郭正域等人,事态扩大,株连甚多,连高僧紫柏真可禅师都因与沈鲤往来受波及,遭到锦衣卫打成重伤,随即涅盘。由于太子朱常洛向东厂陈万化施压,不牵连大臣,最后东厂归罪于顺天府诸生皦生光所作,皦生光遭到凌迟处死。 除了妖书案,两次的楚藩案亦成为党争的导火线,与两次“妖书案”合称为二书二楚,又称楚宗之乱。 三大案 梃击案 梃击案,(梃,音挺)明末三大案之一,亦是国本之争的插曲。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有一男子张差欲以梃(木棍)刺杀皇太子朱常洛,最终失败,朱常洛亦巩固太子地位。 背景 在中国历史上皇朝的礼制中,皇帝立皇后所生之嫡长子为太子,如皇后无子,则以最年长的儿子为太子,皇帝亦曾经废立太子。 虽然明太祖在皇明祖训规定由嫡长子继承大统,但明朝有数代皇帝因特殊情况而得位。如第三代皇帝明成祖便在太祖死后不久,起兵篡夺侄儿明惠帝的帝位。明英宗遭蒙古人掳走,故于谦拥立明景帝。明武宗无子而殁,内阁首辅杨廷和立明世宗入继大统。但明朝在一般情况下,仍然依袭这套宗法立储君。 明神宗在位期间,由于王皇后无子,故朝臣主张立长子为太子,皇长子朱常洛,万历十年出生,是神宗宫女所出。皇三子福王朱常洵,万历十四年出生,是神宗宠爱的郑贵妃之子,神宗由于对郑贵妃的爱情,郑贵妃亦不断向神宗进言,故打算立福王为太子,但朝臣根据皇明祖训,坚持立朱常洛为皇太子,而李太后、王皇后也支持立常洛,是为国本之争。 最初神宗不断拖延,弄至皇长子十岁时,因为储位未定,不能就学读书。神宗虽然处分一些支持皇长子的大臣,但东林党也支持皇长子,使支持皇长子为太子的声势更大。万历二十九年,皇长子朱常洛二十岁,神宗在无法拖延下终于策立常洛为皇太子,常洵为福王,封地为洛阳。 国本之争演变成皇帝与大臣势力之权力斗争。结果郑贵妃忍无可忍,终于爆发明朝立国二百五十年以来最严重宫廷仇杀事件——梃击案。 爆发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有一男子张差,手持枣木棍,闯进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击伤守门太监李鉴,太子内侍韩本用闻讯赶到,在前殿逮捕张差。将他交给了东华门守卫指挥朱雄。由巡皇城御史刘廷元审问。 转折 经过皇城巡城御史刘廷元初审,刑部山东司郎中胡士相跟员外郎赵会桢、劳永嘉共同审讯,张差是蓟州井儿峪人,语言颠三倒四,常提到“吃斋讨封”等语。刑部提牢主事王之采认为事有蹊跷,觉得张差决不像疯癫之人,用饭菜引诱他:“老实招供就给你饭吃,不老实就把你饿死。”张差低头,又说:“不敢说。”王之采命众人回避,亲自审问。 后由刑部十三行省清吏司(简称十三司)会审,原来郑贵妃派太监营建佛寺,太监烧制砖瓦,居民有很多卖柴从中获利的。张差原名张五儿卖了田地买木柴卖给砖瓦厂,在一个月前,张差的薪柴无故被人烧了,投诉无门,结果红封教马三道、李守才、其姐夫孔道,让他跟着贵妃宫中派出监修铁瓦殿的太监庞保进京,说事成后可以给他几亩田,入京见到另外一位太监刘成,贵妃宫中太监刘成于宫外的别墅,并供应酒肉。几天后,刘成带他进紫禁城。太监交枣木棍给张差,又给张差饮酒。带他到慈庆宫,着他进宫后见人即打,尤其见到穿黄袍者(是太子朱常洛)。这是奸人,要把他打死。老太监言明,如打死穿黄袍者,重重有赏,如被人捉住,他会救张差。张差的供言,结果供出是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指使。 结局 朝臣大多怀疑是郑贵妃想要谋杀太子,王志、何士晋、张问达奏疏谴责郑贵妃的兄弟郑国泰“专擅”;郑贵妃则惶惶不可终日,向皇上哭诉,明神宗要她去向太子表明心迹,意图将事情淡化处理,太子亦不愿深究,最后以“疯癫奸徒罪”将张差处并磔死分尸。张差临死前曾说:“同谋做事,事败,独推我死,而多官竟付之不问。”(据《先拨志始》)。司礼监会同廷臣在文华门会审庞保、刘成两人,由于人证消失,庞、刘二犯有恃无恐,矢口否认涉案。六月一日,神宗密令太监将庞保、刘成杖毙,全案遂无从查起。马三道、李守才、孔道判处流放。两年后京察给事中徐绍吉、御史韩浚利用拾遗纠察机会王之采贪财,于是削籍为民。 影响 满朝官吏一致认为郑贵妃是幕后的藏镜人,引爆众臣的愤怒,要求神宗交代。神宗自此彻底放弃易储之说,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稳固。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标签: 明朝那些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中国历史1500年的空白期 、 元朝时期的历史故事 、 中国历史梳理 、 元朝灭亡后蒙古人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