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之辨匈奴易破何须英雄只因一念之转

秦朝时,匈奴自己也是弱逼,当东胡彊而月氏盛时,头曼单于不胜秦,被迫北徙。直到蒙恬死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此时匈奴得宽,再度河南与中国界於故塞。

秦朝的士兵经历了几百年铁与火的洗礼,是各个都是精兵劲卒,以这样的强军打一个弱不拉�8057的匈奴,那还不容易?这时候的中原又如何呢?战国250年腥风血雨锻炼出的强军毁于一旦,此时汉军不过是临时拿起武器的农民罢了。

汉朝时出了个不世出的英雄——冒顿,他东灭东胡、西逐月氏、尽服北夷、控弦之士三十万,这时候匈奴达到了其力量的巅峰。而当时中原,又是战国末年的残余,一群农夫临危受命,不问其才也只求能用武力保家卫国。

都知道打仗是打经济,但在汉初的时候,其实连皇帝都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你还打个鸟仗啊?经过高惠文景四朝韬光养晦,再到武帝收拾匈奴又跟玩似的了。所以说,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两个时代背景不同,对敌手能力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所以结果自然也不一样。

再来谈谈秦军武器,它们是极为先进的一套。在那个时代里,最核心的是弩机和弓箭。但弩作为那个年代的大杀器,最核心的是它发射原理。当扳机放箭向后扳,其旋转轴当然是在后轴上;前轴和后轴之间有一根摇杆,它类似于我们西方术语中所谓的弦枕;从待发状态开始,将箭放在弓上,并压下摇杆,使得整个机械系统处于紧张状态。一向后之力作用于扳机,即将摇杆下尖头释放并落下,然后整体下落导致齿牙缩小,即可成功射出箭矢。这项技术远超任何一种传统弓箭,而且可以达到300米左右有效射程,而有效杀伤距离在150米以内。因此,可以看出,在那段历史时间点上,无论是人心还是物资,都没有办法直接比拟现代社会,因此相对于当代标准来说,每一次战争都是“吊儿郎气”般地进行,也就是说每次战争对所有参与者来说几乎是一场灾难性的事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