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杂志的最新一期上,署名文章由靳友成撰写,他详细介绍了我国历史上的告老还乡制度。以下是全文内容:
告老还乡,又称为告老还家,是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的一种制度。这是一种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方式。
在我国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仅限于官吏,被称作“致仕”、“致事”、“致政”。《春秋公羊传》中有“退而致仕”的记载,其中注释说:“致仕,还禄位于君”,意即交换权利给君王。这个退休制度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汉朝时期,发展于唐朝时期,最终在宋、元、明、清时期得到完善。而“退休”一词,则始见于唐宋文籍,如韩愈的《复志赋序》和《宋史.韩贽传》中的描述。
这项退休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年龄达到条件后,即可申请退休,《礼记.曲礼》规定大夫七十岁可以开始准备退出。但实际操作中,并不是所有人都等到七十岁才会被允许离职,有些人则可以提前请假或要求辞职。如唐朝规定,如果因疾病无法继续工作,就可以获得提前辞职的机会;明朝也有类似规定,对那些健康状况不佳或者能力衰弱的人员,可以随时要求他们早点离开岗位。
告老还乡通常是在主动请辞的情况下发生,这可能是因为对权力斗争无心,或是不想再参与繁琐的行政工作,而选择返回故土生活。此外,由于身体原因导致无法承担重任,也会提出告病还乡的情形。在这些情况下,大多数时候都会得到皇帝批准,比如当年李靖因身体不适,在六十四岁的时候就申请了提前辞职并被批准了。不过也有一些例子显示,即使经常请求,但由于其他原因未能获得批准。
从某个角度看,“告老还乡”的实践对于人才流动和农村经济文化交流都具有积极作用,它促进了人才资源从城市流出到农村流入,从而带动了农业生产和文化发展,为社会提供了一定的稳定性。
标签: 为什么叫朱瞻基大明战神 、 如果清朝宁死不割让领土 、 明朝发生的重大事件 、 朱允文狮子山 、 历史时间轴高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