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党史简要概括托马斯阿奎那的智慧如同古老森林中的先知静静守护着时代的变迁

在13世纪中叶,巴黎大学里,有一位年轻的神学教授,以其沉默和温顺而被人称为“哑牛”。然而,这个“哑牛”内心蕴藏着非凡的才华。一些知名学者如阿尔伯特预言,他将会成为历史上的巨星。果然,“哑牛”成长为中世纪最著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他的早年教育在蒙特卡西诺修道院进行,并于14岁进入那不勒斯大学接触广泛的科学与哲学著作。

他很快加入了天主教组织多明我教团,这是他一生中的转折点。在1245年,托马斯前往巴黎,受教于亚里士多德主义者阿尔伯特。他在巴黎大学教授神学十余年,并被罗马教廷任命为神学顾问与讲师。在去世前三年,巴黎各神学大师谴责了219条命题,其中12条是托马斯观点。这是中世纪最严厉的谴责之一。

尽管如此,托马斯并未害怕这些异议。他和老师一起深入研究亚里士多德作品,将其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阉割,而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体系加以发挥,并融入天主教官方哲学体系。他创立了庞大的经院哲学体系,一生著有18部巨著,其中包括《神學大全》、《哲學大全》、《論存在與本質》等。

他的理论都服务于天主教信条。他坚持认为哲学必须服从神学院,他还用目的论思想推导出万物创造者的上帝存在。他歪曲利用亚里士多德关于形式与质料的说法,用来证明世界由虚无创造,同时强调宇宙层次结构,最终追求最高目标——三位一体之上帝。

他还探讨个别与一般关系,以及物体间不同特性的原因,是由于潜入事物的一般实体决定。这种思维方式限制了科学发展。此外,他支持宗教至高无上的权力概念,即使君主制是最佳形式,不同统治者之间争斗会导致社会解体。

托马斯宣扬灵魂不死、来世幸福观念,从而贬低现实生活幸福,对此类行为视为恶且犯罪,最严重的是异端或异教学说应活活烧死。他的全面的唯心主义思想迅速成为西欧中世纪思想领域占绝对地位的地位,被誉为“光荣之子”,后来被封圣并作为唯一真实的天主教会哲理得到确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