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如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网上飘荡的科技慧光始终心系祖国的创新事业

自1972年起,他多次回国讲学、建言献策,为高能物理前沿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2021年10月10日,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办“庆贺李政道先生九十五华诞”学术报告会,多位院士专家现场回忆了与李政道先生的过往。让科技日报记者印象最深的是,李政道为我国高能物理事业发展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

全力支持中国高能物理事业发展

在高能所大院门口,矗立着一座名为“物之道”的雕塑。这件雕塑作品由李政道先生创意,2002年以来一直在此矗立,诉说着李政道与中国高能物理事业的密切联系。

1956年,我国提出了建造一台高能加速器的设想,但直到1984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破土动工才真正起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离不开李政道的大力帮助。他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全力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此外,他还给予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以及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等项目的大力支持。

积极建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

1974年,当时祖国人才断档严重时,李政道写下《参观复旦大学的一些感想》,建议要重视基础科学发展,要从培养人才做起。他通过周恩来总理向主席上报《关于培养基础科学人才的建议书》并促进国内教育部分恢复。在他的努力下,从中国选拔派遣学生攻读美国研究生项目,这就是中美联合培养计划(CUSPEA)。该计划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较大规模地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先河,为后来的国际人才交流和科学文化交流起到了开拓性作用。

至今,该计划送出的917名学子已有10多位成为院士、300多人任职于国际组织、100余人获得国际科技大奖、400多人成为发明家或企业家。此乃是百折不挠精神与无私奉献所铸就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攀天际之志魂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