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佑八年(1064),仁宗驾崩后,遗诏指派赵曙继位。然而,赵曙在接到诏命后陷入了恐慌,他怀疑消息的真实性,并担忧自己的出身可能成为皇位争夺战中的牺牲品。因此,他假称病重并坚决推辞皇位。此举虽然遭到了仁宗皇后的强烈反对,但赵曙依旧坚持己见。
钦宗赵桓,是宋朝第九任君主,也是徽宗长子的儿子。在元符三年(1101)四月,他出生于坤宁殿,而在大观五年(1112)被立为太子。徽宗以其“花花太岁”的形象而闻名,其统治时期因宠信奸臣,如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和李彦等人,以及进行大量奢侈工程和运输石材项目,被批评为只顾个人私欲而忽视百姓的死活。这一系列措施激起了广泛的农民起义,最终严重动摇了政权的基础。而他的外交政策也导致金国南下灭宋的机会增加。
宣和七年(1126),金军分两路南侵,一路势如破竹,宋军腐败无力抵抗,不久便出现溃散或投降的情况,河北地区失去了控制。面对金军强大的压力,徽宗感到极度恐惧,以逃避责任为由急切地想要退位给太子,即钦宗赵桓,同时准备逃离汴京。但就在这时,他下令改号称“道君皇帝”,表明他已经禅让皇权给儿子;同时,又命令准备好车马,以备不时之需。
随后,钦宗登基,并将父亲尊封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母亲则被尊称为“道君太上皇后”。他们改元靖康,以示恢复平静与安宁。但这一切都很短暂,因为仅仅两年之后,金军攻陷汴京,将父子俱犯北上了,最终在异国他乡遇难,这样的结局令人悲哀。
当吴氏决定让她的弟弟赵扩继承王位时,她劝进但又害怕自己会像父亲那样不忠于天下,被人们唾弃,所以极力拒绝。他在得到晋升即将登基之前表示:“我怕背叛了‘孝’这个名声。”然而,在七月五日,当他被迫进入宫中就职时,他仍然痛哭流涕,并请求内侍扶持。当百官再次向他行礼敬拜时,他继续表现出深深的哀伤和悲戚,无论站立还是坐着,都需要内侍来帮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