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1年,蒙哥赐命忽必烈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大事,他在爪忽都的驻扎地上首先整顿邢州的官吏治理,并设立经略司于汴梁,以整顿河南(今洛阳)的军政局势。同时,他推行屯田政策于唐、邓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期间,他还受封为京兆(今陕西西安)之地。
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正式建立起国家称号“大元”,并确定大都作为首都。随后,在1274年(至元十一年),他下令伯颜率领的大军对抗宋朝,而到了1279年(至元十六年),在崖山的最后一役中,成功消灭了南宋残余力量,从而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1294年的春天,忽必烈因病去世,其庙号被尊为世祖。他出生于1215年的8月28日,是铁木真孙、拖雷第四子,与唆鲁禾帖尼所生的孩子之一。在1224年的春天,当成吉思汗从西域撤退时,忽必烈和他的兄弟旭烈兀迎接他们,一举射杀了一只兔子,这是他的一次记忆深刻的行为。
在窝阔台汗时期,有一些投靠蒙古贵族汉族知识分子的学者,如窦默和姚枢,他们分别被重用并授予重要职务。窦默教授给忽必烈讲解儒家的三纲五常以及正心诚意等道德观念;姚枢则教授他关于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此外,还有一个名叫刘秉忠的人物,他是一位博学多才且善于策略的人,被选入忽必烈身边,因其智慧和才能而深受重视。
1242年的淳祐二年,由赵璧推荐到王府工作学习蒙古语,并将《大学衍义》翻译为蒙古语供帝听闻。此外,赵璧还引荐金朝状元王鹗到王府,对皇帝进行教育,每晚分批授课教导《孝经》、《尚书》、《易经》,以及儒家的历史与文化知识。这段时间里,无论白昼还是夜晚,都持续进行着这样的教学活动。
对于自己成为“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儒士们如元好问和张德辉曾向忽必烈提议,但最终未能实现。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圣度优宏开白炳烺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可以看出,即使是在严酷的战乱年代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也能相互理解与尊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培养出一种融合性格来。
1252年的夏季,一场由宋军发起的攻打河南边境地区的小规模战争爆发。在此情况下,忽必烈请求蒙哥允许设立经略司以管理河南事务,并且任命史天泽、杨惟中、赵璧担任这些新的领导角色。不久之后,在同一年6月份的时候,当兵马俑中的秦始皇出现一次梦境后,将自己的帝国扩展到了云南省,并开始准备征服那片遥远的地方。
标签: 明朝 对话完整1至14集 、 明朝那些事一共有几本书 、 一代妖僧杨琏真迦 、 宋朝的历史解说 、 《明史 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