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症的反复发作在宋朝皇帝身上显得尤为频繁。宋太祖虽然表面上看似正常,但据《三朝圣政录》记载,他曾经对宫女产生过极端的迷恋,甚至亲手杀害了她。这一暴戾之举与他平日里的为人格格不入,以至于宰相韩琦审阅此书时坚持删除这一内容,理由是“充斥负能量,不宜作为后世的榜样”。光宗则以其多疑和敏感而著称,被人们称为“疯皇”。他的精神失常导致了长达两年的昏君统治,期间国家处于混乱之中。
更有甚者,不少皇帝智力迟缓也是朝廷心知肚明的事实。宁宗在饮食方面特别小心谨慎,这本应是一种理性行为,但他的做法让人既感到悲哀又令人捧腹——他命令用白纸做底、青纸做边糊制成屏风,上面分别写着“少饮酒怕吐”、“少食生冷怕痛”。每当他巡视后宫,都会有两个宦官各自扛起一张屏风先行开路,直到抵达后妃寝宫才竖立好屏风。如果有人劝他喝酒或吃生冷食品,宦官们就会指向相应的屏风以示拒绝。
华岳因反对权臣史弥远被捕入狱,并拟定处死。他案情呈报给宁宗,那位君主虽然想宽恕华岳,却不知史弥远所说的减刑一等实际上意味着杖毙,因此同意了这份判决,最终华岳遭到了活活打死。在那个时代,对他的评价就比较委婉,只说他“临朝渊默寡言”,对于事务几乎没有什么可否决的话;而词人周密则直言:“不慧而讷于言”。
度宗即位后,当蒙元政权虎视眈眈时,他却表现出一种无忧无虑的情绪,即使奏章也懒得批阅,更将批奏章的事交给四个宠妃管理,让他们成为所谓的“春夏秋冬”四夫人。这种蠢愚和坏习惯,使得臣民不得不跟随其走向灾难。
神宗病重时,其同母弟赵颢暗示觊觎皇位,而赵颢与异母弟赵頵之间还有秘密往来,就连留宿大内都要求进行。而当神宗无法说话只能怒目而视时,这些事情才逐渐曝光。当时重臣王珪、蔡确等人也暗通声气,最终迫使神宗在临死前几天下令立年仅十岁的长子赵煦为太子,这场夺位斗争终于迎来了结局。
除了遗传、性格和经历以外,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宋代皇帝沉迷酒色以及享乐文化,他们沉溺其中导致健康问题加剧。这一点如明代朱国祯所述,“疾病多起于酒色,而帝王尤甚。”更重要的是,从雍熙北伐失败开始,一系列恐慌心理(如恐辽、恐夏、恐金、恐蒙元)影响了两宋诸帝的心态,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在消极的情绪状态中生活了一段时间。这一精神压力似乎是家族间精神失常现象的一条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