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故事,深藏历史之谜。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真实面纱。
首先,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敏感话题,是不是让那些真正理解历史的人感到愤怒?
历史是一门艺术,不像科学那样有固定的规则和公式,它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调整策略。
强硬与否,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时需要勇往直前,有时则需以柔克刚。
单纯地追求强硬,其实是缺乏智慧的一种表现,就像一根筋一样没有灵活性。
尤其是加上“最”字,这似乎是在质疑明朝是否已经足够衰败了?
那么,我们来看看明朝的确切立场如何?
在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蒙古土默特部突然崛起,其首领俺答汗极具军事力量;他对明朝关闭边境贸易市场后,便发起了攻击。镇守宣府和大同的宣大总兵仇鸾出资贿赂俺答汗,只要俺答汗不侵扰自己负责的地方,他就可以放心。俺答汗看中这种便宜条件,不用动武就能获得利益自然高兴。他向东直入北直隶府,没有遇到阻碍顺利抵达北京城外,并且在那里进行了一番掠夺。
当时京城将领和官兵听闻命令后竟然无人敢于出城迎战!将领们脸色变绿,士兵们手抖不已。结果就是任由俺答汗在北京城下横行无忌。当时俺答汗曾经说过:“给我钱,我就撤军;若是不给,那我每年都要围困你这座墙。”最后嘉靖帝被迫束手无策,群臣也低头沉默,无奈之下只好送去金银作为赎罪。不知送出了多少钱,由于史料未作详细记载。
这件事犹如城下的盟约,即使比澶渊之盟还差,因为至少澶渊之盟的时候北宋还亲征御驾至敌营,而双方直接较量过刀剑。这一点例子足以说明,明朝并不总是采取强硬态度。
至于“最”强硬,则更谈不上了。在朱元璋时代派出的使臣遭受杀害之后,他又派王保保前往,但结果仍然悲惨结束。而日本方面,也发生类似事件:使臣被杀或扣押,但这些都不足为奇,都不足以证明明朝真的很强硬。
其实,用《道德经》中的话语来解释坚韧与柔弱之间的微妙差别会更为恰当。
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七十六章里写道:
“人生虽弱,却死得坚固;草木生长虽脆,却死得枯萎。因此,一味坚韧便是死亡的一部分,而柔软却充满生命力。一味坚韧导致失败,如同树木太高终将折断一样。”
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在现实中,一味追求强硬必定会带来失败,而灵活适应则能保持优势。这与“峣峣者易折”的意思相符——高度容易坍塌。
实际应用中的策略不同于今日炫耀所展现出的姿态,一味坚持强硬必定会导致失败。因此,明朝并非中国历史上最为强悍的王朝。
标签: 掌握权力吗 、 唐朝历代 顺序表 、 朱棣为什么只有皇后生了儿子 、 天启 其实很有能力 、 为什么叫朱祁镇大明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