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斗唯一商人进入清史稿留下中国历史朝代的简图印记

范永斗,山西介休人,在明末清初的张家口生活。早在明朝初年,他的家族就在张家口和蒙古地区进行商业活动,经过七代传承,最终到达了范永斗的手中,他成为了张家口对外贸易中的汉族大富商,被誉为“边城之贾,以信义著”。当时,女真族在东北地区开始扩张,他们需要通过张家口这个区域来获取军事和生活必需品,这些商品只能从这里购买,因此范永斗与其他七个商人开始参与这一领域的交易,“与辽左通货财,久著信义”。

据道光年间《万全县志》的记载:“八家商人者皆山右人,明末时以贸易来张家口。曰: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家宾、田生兰、翟堂、黄永发。”由于这八位商人的贡献,他们在顺治帝即位后被授予官职并赏赐服饰,并被封为“皇商”,其中范永斗负责管理贸易事务,并将张家口作为世袭产业。

他不仅为皇室采购商品,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拓宽财源,将买卖推向无限。在经营河东和长芦盐业外,他还垄断了乌苏里等地的人参市场,因而民间又称他为“参商”。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数百万富豪的大皇商之一。他的事业由孙子范毓继承并发展至极致。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准噶尔部再次反叛。清政府急需大量物资支持。当时,由于运输路线遥远且多经沙漠地带,而运送军粮成为一个难题。范毓得知此情后,即提出自愿以低于官方标准的一半价格运送军粮,并最终获得批准,从此他们多次担任这一任务,不但节约国家巨额开支,而且多次成功完成任务。这一行为对于一个普通商人来说,是非常罕见且值得赞扬的。

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授予他太仆寺卿职位,用二品服装,这使得他的名声更加广泛。这在清朝200年的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情况之一。然而,当乾隆十五年(1750)去世时,尽管他的事迹留给后世,但只有他一人进入了《清史稿》中的记录。而他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典型案例,为我们展示了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篇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