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翻阅《宛署杂记》,发现第十七卷中记载的“字民风二”章节,详细记录了明代万历年间的老北京方言,这些话语原本我以为是满清北方带入北京的,但惊讶地发现它们其实是燕赵之地自有的古老语言,真有趣。
父亲提起旧时口语,我听他说:“爹,还有两个说法:一个大声地说,一般叫作‘大’;另一个则是轻声用词,称为‘别’。”他还讲述了父母对儿女的称呼方式:“哥哥和姐姐这些词汇确实存在,但作为父母向子女使用时,其含义应该已经淡化。”
接着父亲谈及过去的一些习惯用语,“代替人而行的人被称为‘挂搭僧’——这是因为他们常在街头巷尾闲逛,不务正业。至于不诚实或欺骗人的行为,被形容为‘溜达’——这类表达现在已不再流行。”
他继续解释一些其他古老用语,“不理人被称作‘臊不答的’——这确实在我们这里仍有所耳闻。而且,就算是在北方,也会偶尔听到这种用法。”关于态度的问题,他指出,“疲不痴”意味着并不急迫,不太在意的情况,而这样的态度依然有人采用。
对于物品陈旧的事实,用语“曹”便足以形容。比如,当杯子几乎满到极点,我们会说别再倒水了,因为它已经“溜沿儿”。此外,在北方还有个相似的表达,即“浮溜浮溜”,描述物体随波逐流、漂泊无定的样子。
当某事缺乏开端,却又似乎接近结束,被形容为“齐骨都”,即完全无法理解。而若是不规则或混乱,则可以用“零三八五”来形容,这种情况下许多事情都显得一团糟。
最后,水桶通常被简称为“稍”,而夜间活动的小动物,如鼠族,则被戏谑地叫做“夜磨子”。尽管这个名字让我有些陌生,但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
标签: 晋朝后面是什么朝代 、 明朝那些事txt免费下载 、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200字 、 明朝那些事读书感悟50字 、 明朝历史上的三大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