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深层为什么说明朝很诡异袁崇焕诛杀毛文龙背后错综复杂的原因探究(图)

清顺治七年,明降将孔有德领兵攻陷桂林,改靖江王府为定南王府。顺治九年,农民起义军李定国攻占桂林,孔有德兵败,举火。图为靖江王府。(资料片)

当尚方宝剑遭遇尚方宝剑

让袁崇焕真正起了杀心的,是毛文龙割据东江,不听调度。

要知道,毛文龙是明朝任命的东江总兵,他天启三年加封左都督,并赐尚方宝剑。他桀骜不驯、拥兵自重、不服节制,都与袁崇焕的平辽方略格格不入。袁崇焕一上任,就发现宁远、锦州、蓟州等地都曾发生过兵变,要整饬军纪,他认为首先就要解决毛文龙这样的“独立王国”,否则辽东地区的政令军令就无法统一。

而作为封疆大吏手握重兵又孤悬海外的毛文龙,他俨然就是个“土皇帝”,又怎么能甘心受袁崇焕的辖制和摆布呢?

据李清《袁督师斩杀毛文龙始末》记载,在五月二十九日,袁崇焕抵达东江所属岛屿,与毛文龙书信往来,一会见面气氛还算融洽,但当话题转入设饷宁远、更定营制、增设监司等具体问题时,毛文龙却断然拒绝表示不接受任何整顿建议。同样拿着皇帝赐的尚方宝剑,又是个人性强硬说一不二的人物,这样的抗命行为如何能容忍!

于是 袁崇焕决定设一个局。在六月初五这天,他命随从百余名亲兵与毛文 龙三千将士联欢射箭活动中,当众慰问官员并赏赐,从而引出“这些多是在下的儿孙”的话语,这才真正动了杀机。在这种情形下,没有人敢于出言相救,只剩下了他一人被捕并最终被斩。

该杀? 不该杀?这个问题激起了轩然大波——在学术界仍然争议不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 毛 文 龙 应该被杀;另一种看法是: 毛 文 龙 被误杀。

认为应对之所以应该处罚的是那些反对或质疑此事的人,他们相信某些理由足以证明他的行为必须受到惩罚,比如他没有遵守命令,对部队进行私人交易,以及试图投降后金。但这些理由似乎都是局部的问题,而不是全面考虑整个战略背景下的正确选择。此外,还有人提出了其他理论,如他可能准备投降后金成为汉奸,因此需要被迅速处决,以防止任何潜在威胁。此外还有关于他是否应该因为其贪婪和腐败行为而死去的问题,但这些也只是表面上的观点,而未能触及到更深层次的问题。

然而,从战略角度来看,在当时特殊的情况下,将导致许多负面的后果,比如牺牲了一位能够有效地控制关键位置以阻止敌人的盟友,也损害了地方政府之间协作关系,并且给予敌人一个重大打击,使他们更加坚定地致力于战争。这使得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一行动是不智且错误无比,因为它忽视了一个拥有大量资源和影响力的重要盟友,同时增加了一定的内部冲突,它是一个典型例子显示如何通过单方面决策失去了关键机会,以至于最终导致失败。而对于我们今天来说,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即使在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也应该考虑长远利益,并努力寻找能够促进团结与合作的手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