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历代十八人之狱反复沉浮的历史轮回

背景

在明朝灭亡后的混乱时期,原在江南地区的明朝宗室诸王纷纷建立政权,以图恢复明朝。1646年,桂王朱由榔被拥立为帝,即永历帝。在清军的不断进攻下,永历政权辗转迁至贵州安隆。由于有大西农民军做支柱,他们的抗清势力得到了发展,但农民军内部的矛盾和永历政权的党争日渐加剧。

过程

大西军余部与永历政权谈判“联合恢剿”,即借助正统旗号和实力共同抗击清军。1652年,一行50余人,由孙可望护卫来到贵州安隆所,并改名为安龙府作为南明行在。然而,这使永历帝成为孙可望掌中物,而李定国则是真诚护卫者,他对既想称王称帝的孙可望心存不满,对 永历政权廷则抱有幻想和扶持“正统”反抗清军的愿望。

事件败露后,十八位朝臣密谋利用李定国势力除掉孙可望及马吉翔等人的势力,但事机败露,被孙可望诬以“欺君误国、盗宝矫诏”罪处死。大义凛然地向北跪拜完毕写绝命诗,从容就义。

墓地

吴贞毓等十八人殉难后,其家属及百姓合葬于城内天榜山下建墓陵。后来李定国率兵至此建祠堂,并亲题墓碑。而今,在墓前多有摩岩石刻,其中包括他们绝命诗碑碣以及近代名人的题咏,是一处纪念忠君爱国精神的地方。

评价

这次事件受到不同史家的褒贬评价,有认为是南明政治斗争激烈的一部分,也有人认为这是文官集团无休止党争导致了其覆灭。而他们慷慨赴死的情节,却也让他们获得了千古流芳,为人们所铭记。

轶事

据说当时风雨交作,有泉水涌出,百姓称为“忠泉”。

18个人名单:

大学士吴贞毓、兵科给事张镌、翰林院检讨蒋圪昌、李开元等共十八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