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达,山西代州崞县(今原平县)人,是明朝弥勒教的宗教首领。在正德初年,他与王良、李钺共同组织宗教反明活动,被判处充军。逃脱后,又改名为李午,但被发现并再次发往充军地。之后,他逃到陕西洛川,传播白莲教,并吸引了众多信徒,有的甚至献出千金。他与邵进禄、惠庆等人在陕西起事,但最终失败。
为了躲避追捕,李福达又更改姓名为张寅,并编纂族谱,以此作为投靠武定侯郭勋的手段。他在嘉靖初年通过输粟捐官,担任山西太原卫指挥使。但不久后,因仇家薛良的告发,他被迫重新面对法律问题。
郭勋出面帮助李福达,并请求张璁向皇帝提出希望将大礼议案转移焦点的问题,最终成功地将矛盾转嫁给了马录和其他官员。经过复审,马录被捕入京,而薛良则遭到处决刑罚。桂萼和方献夫因为平反有功而获得回报,而李福达也得以恢复其职位。
嘉靖四十五年,当时发生了蔡伯贯叛乱的事故,其徒弟之一的人士供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即是李福达之孙李同。这导致四川地方官员要求山西省方抓捕并下狱 李同,并且声称他是唐裔世袭当世之主,这种说法惑乱民心并参与叛乱,与《大狱录》中记载的内容相同。因此,在这次事件中,马录被彻底平反,并赠予太仆少卿之职。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李福达的一案》的历史记录主要来源于《明史纪事本末》第五十六卷,该书由清朝学者谷应泰撰写,大约成书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然而,该书在顺治十七年的出版后,也遭到了御史黄文骥的批评,但最终因没有违碍之处而未受影响,最终选入《四库全书》。
对于这一系列事件,《明史·徐阶传》记载:“由于这场‘大狱’以及言事得罪诸臣的问题,都被重新审查。”这一过程深刻影响了当时社会的心理状态,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震动,比起杨廷和所拟登极诏书,更显得重要。此外,当时高拱、郭朴对徐阶提出的批评感到不满,其中郭朴甚至建议杀掉徐阶。而随着穆宗即位,再度有人提出要为马录等人的冤屈进行平反,这一事件逐渐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不断展开新的讨论。不过,不同时代的人物,如支大纶、高拱、张居正,对这些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们之间争论不休,最终形成了一幅错综复杂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