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国谁最老仿佛在询问着历史的长河中那个智慧如托马斯阿奎那般睿智的时代

在13世纪中叶,一位年轻的神学教授以沉默和温顺著称,但他内心蕴藏着卓越的才华。一些知名学者如阿尔伯特预言,这位“哑牛”将来必将声名远播。果然,他成长为中世纪最杰出的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童年时期,托马斯在蒙特卡西诺修道院接受了9年的初等教育,其父希望他成为一名修道院院长。在14岁时,他进入那不勒斯大学接触了广泛的科学与哲学著作,并于5年后加入多明我教团,这对他的未来产生了深远影响。

1245年,托马斯前往巴黎,在亚里士多德主义者的阿尔伯特指导下学习。他在巴黎大学教授神学,专注于教学和写作10年,并被罗马教廷任命为神学顾问与讲师。在去世前三年的时间里,巴黎各位神学大师谴责了219条命题,其中有12条是托马斯的观点。这是中世纪最严厉的批评之一。

当时亚里士多德思想正在迅速传播开来,对教会来说是一个威胁。尽管如此,托马斯并未畏惧这些思想,而是与老师共同研究这些著作。他阉割掉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将其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体系发挥得更加系统,并将其融入到天主教官方哲學体系之中。

他成功地将教會信仰與亞理士多德智慧結合起來,以建立一個庞大的经院哲學體系。一生之間,他出版18部巨著,其中包括《神學大全》、《哲學大全》、《論存在與本質》、《論正統信仰與真理、異議論大全》等作品。

托馬斯的一切理论都旨在為天主教信條服務。他堅定地提出過philosophy must serve theology後,又為創造者存在這個最高宗教信條進行了philosophical arguments。根據亞理士多德形而上學中的目的論唯心主義思想,他推導出萬物由創造者的上帝所創造,並斷言世界有時間開端創造。此外,他還探討了一般性與特殊性的關係,以及物質之間不同的品質,是由隱藏於物質內部的一種「固秘」實體決定的。

此外,托馬斯強調教會權力的至高無上的地位,並支持君主制認為它是最佳形式。他宣揚靈魂不朽觀點,大力鼓勵追求來世幸福,而非現實生活中的幸福,這使得靈魂得救成為最高幸福目標。而對於現實生活中的爭取幸福則視為邪惡且犯罪,最嚴重的是異端或異教徒行為,即應該活活燒死並從世界消除掉。隨著他的包罗万象的心灵独裁统治体系逐渐占据西欧中世纪思维领域的地位,被誉为“光荣的天使博士”,随后的几个世纪裡,无数人致敬这位伟大的圣徒及其丰富的人生智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