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段历史的交错中,明朝与清朝的更迭展现了一个特殊的画面。不是民族内部权力的转移,而是汉族被女真族所取代。这场交替之所以显得尤为惨烈,是因为它打破了传统王朝更迭的模式,不仅士兵在战场上流血,还有文武大臣、士族知识分子选择以身殉国,以示忠诚。今天,我们庆祝56个民族的大融合,但当时这种融合还未到来,因此那些敢于殉国的人,后人仍然怀着尊敬之心。
从容赴死者自然存在,但也有那些贪生怕死、低头臣服者。在这位降清儒士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首鼠两端、反复无常的一面,这就是东林党领袖钱谦益。钱谦益出身探花,在明朝官至礼部侍郎,却因与温体仁争权而遭贬,他也是东林党的一员。
随着马士英拥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权,钱谦益依附其成为礼部尚书。然而,当东林党预谋立潞王为新主时,事机败露,马士英诛杀所有东林党人,只有因为与马士英等人的交好而幸免于难。此后弘光政权很快就瓦解了,因为清军南下的消息让人心惊胆寒,他们迫近南京城。
当柳如是劝钱谦益一同投水殉国时,他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他拒绝和妻子一起跳水,说:“水太冷,我不能下。”据说柳如是试图自沉池塘,而他拦住她。当多铎占领南京并行剃头令的时候,百姓们纷纷议论,有些甚至再次抵抗。
《恸余杂记》记载了一个关于钱谦益的故事:多铎下令剃头时,钱谦益对家人说:“我的头皮痒得厉害,”然后出去找药回来,却不知不觉地剃掉了自己的发髻留下鞭子。那个时候,有诗人讽刺他:
“山斗才名天下闻,
国破从新朝北阙。
官高依旧老东林。”
尽管许多降清的人都受到轻视,但为什么只有钱谜评价特别低呢?原因在于他虽然降清,但是又私底下诋毁清王朝,并组织反叛活动,使得他的行为在明遗臣和忠于明的知识分子中备受非议。而且,即便是在清王朝,也经历了不断贬损,最终成为了不可救药的人物。不管是降清还是抗击清军,他活到了83岁才寿终正寝。但即使如此,他也被编入《贰臣传》,与洪承畴等人的身份区别开来,让世间永远记住他的背叛和变节。
标签: 元朝的重大历史事件 、 宋代 和皇后 、 明朝16位 在位时长 、 历史顺序表完整版 、 元朝历史年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