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向东破译水稻少肥高产密码应用于小学教科研工作计划

在春节期间,一则关于“傅向东团队发现赤霉素信号传导新机制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新闻虽被疫情防控信息淹没,但仍引起了业内的关注。该研究荣登《科学》杂志封面,是傅向东十多年来深耕赤霉素和氮素协同调控水稻生长发育机制的又一重磅成果。

傅向东对遗传学的兴趣自高中便产生,并在中学生物课中对人类ABO血型的遗传产生兴趣。他坚定选择了武汉大学生物系遗传学专业,并师从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牛津大学教授尼克哈伯德,在英国留学期间深造。

上世纪60年代,以降低农作物株高、半矮化育种为特征的第一次“绿色”,使得全世界水稻和小麦产量翻了一番,解决了温饱问题。然而,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氮肥利用效率下降。傅向东团队通过实验证明了“绿色”矮秆品种氮吸收能力降低这一事实,并提出了明确的解决方案。

十多年来,傅向东团队找到了与植物氮素吸收及利用率密切相关的基因GRF4,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绿色”矮秆育种伴随氪肥利用效率降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明确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他带领团队以水稻产量性状对氪素营养响应为切入点,找到了赤霉素和氪素协同调控水稻分蘖关键基因NGR5,以及阐明NGR5介导赤霉素信号传导途径调控水稼氥喂用效率分子机制。

对于如何与育种家、种业公司加强合作,傅向東表示希望基础研究能与育种家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以推动育种技术进步。他认为做科研更多的是要思考,而不是简单地跟随别人或复制他人的工作。他鼓励学生们多思考、少做无用功,对待科研持久不放弃,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轻言放弃,因为只有走错一步才会走对下一步,如果一开始就知道结果,那就是工程而非科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