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泌智慧的双刃剑如何让宇文士及屡受两代皇帝青睐

在隋朝的末年,天下大乱,兵荒马乱。许多有识之士都在寻找自己的出路,不仅是为了在这混乱的时代中立足,更是为了保全性命。在这样的时期,宇文士及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建立了一番功业,这都是因为他具有远见卓识,他能够洞察形势,并且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明智的选择。

隋朝末年,由于杨广的大兴土木和连年的征战,百姓们生活得非常艰难,有识之士纷纷起来反抗。杨广派出了军队,但这些努力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当看到了隋朝即将覆灭的时候,宇文化及决定杀死杨广并自立为帝。这一事件发生时,没有通知宇文士及,只是在宇文化及成为帝王之后才告诉他,并封他为蜀王。

此后,有人劝说宇文士及重新招募军队,为兄长报仇。但宇文士及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以他的能力很难成就伟大的事业,因此没有听从建议。他带领部下投靠了李渊,被授予仪同三司的职位,还跟随李世民外出征战。在那里,他首先帮助消灭了宋金刚,被封为骠骑将军;接着又打败了王世充,被封为郢国公。

太宗继位后,将宇文士及提升为中书令兼凉州都督,让他到益州去征收税款。在那个时候,由于突厥人的频繁侵扰边境,为了震慑他们,宇文士及每次外出的行程都会伴随着大量的人马和旗帜。此举让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开始怀疑他的忠诚,他们向太宗密报,说他有谋反的意图。因此,当太宗命令调查时,最终并未发现任何问题。

然而,在当时社会普遍倡导节俭的情况下,宇文士及的一生奢华放纵风格与这种节俭精神相违背,这引起了很多朝臣对他的不满。名相魏徵经常上书给太宗劝告要亲近君子远离小人,其中“小人”指的是正是指责对象——即便如此,也没能阻止太宗对他的信任直至某一日突然沉声问道:“宰相魏征经常劝我当心身边佞臣,我本来不知道谁,那今天我才明白原来你就是所说的佞臣。”

尽管身处动荡不安的时代,而仕途平坦无波,一方面是因为他能准确判断形势,从而做出正确决策;另一方面,是由于他的忠诚耿耿,不但如实完成皇帝交付任务,同时也守口如瓶,对外绝无泄露。这正因如此,他才能化险为夷,最终安然寿终。

标签: